诸子2022•『万物Ⅲ』——高翔绘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2/05/28 — 2022/06/12593
  • 展览空间:诸子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重构与弥合——关于高翔绘画艺术的思考
文/杨雨


泛泛而谈绘画的思想,不如落到实处来,研究绘画的形而下的语言。

从技术角度来讲,当一种艺术的语词、语汇不断发展、丰富、壮大并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或意义紧密相连时,也就意味着这种艺术形态已经发展成熟,同时也预示着其接下来的发展演变会困难重重。因为这种艺术形式的传递思想与意义的语词被不断地固化,其经典性在易于被别人接受的情况下也同样容易让人陷于藩篱,难以突破。纵向的艺术风格的历史与横向的艺术风格的多样化编织着一张细密的网,透网金鳞毕竟是绝少数。

传统中国画在材料,技法,理法,画学思想不断发展成熟的同时也在编织着自己的茧房。中国画技法不断细化与审美趣味不断的变窄细分的同时,也慢慢地离客观世界越来越远,艺术家们在中国画的内部进行吸收消化和循环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自守和封闭。

如果说传统是温情脉脉地从古代延续某种既定的美学风格和图式语言,那么当代则是寻求突破和变化,是对当下的一种深刻敏感的认知和表现。绘画艺术的当代性不是体现在浮面的绘画内容上,主要在绘画的语言和手法上。语言的改变必然会带来绘画美学风格和思想精神的改变。

高翔接受过严格系统的传统国画研习训练,但他的创作并没有延续传统国画的图式与风格。这并不是否定他学习传统国画的作用和意义,而是说学习传统要学习古人是如何组织使用“语言”来“说话”的。老路走不到新地点。语言没有变化和突破,再高深的思想也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有舍有得,高翔绘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他切断了绘画语言、语汇与传统题材和寓意的固定联系,进而舍弃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那种中庸温润的格调和美学意境。他把研究传统的关注点聚焦于绘画语言,努力摸索着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绘画方式,进而试图组织建构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和体系。

不要再幻想国画中的六朝风骨、宋元意境、明清格调,因为固化了的传统对当下的意义并不大。如果说传统对于当下的我们真的有意义,那么意义即是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参照,昭示艺术作品与作为主题的艺术家和作为客体的文化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机制。不破不立,在解构与重构,断裂和弥合中找寻绘画语言的可能性和绘画的意义所在。高翔的绘画正沿着这条路往前走。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