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

  • 展览时间:2021/12/01 — 2022/02/20816
  • 展览空间:浙江美术馆7、8、9号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清同治九年(1870),72岁的何绍基客居吴门,期间受浙江巡抚杨昌浚延请,聘为浙江孝廉堂讲席。据记载何绍基在此期间“往来吴、越,觞咏留连,意兴颇适”,此行既是何绍基之于浙江的神往,亦是告别。青山有约,翘首为盼。百年后,西子湖畔又见蝯叟,浙学后人集何绍基书法作品及古籍善本共计150余件(组),亮相浙江美术馆。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是浙江美术馆“中国传统经典系列”展览项目之一,特展以期通过“意极平原”“锋藏篆分”“筑学金石”三个单元的叙事,向观众全面介绍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成就,弘扬具有当代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浙”“湖湘”二地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繁荣。

何绍基书法“初从颜真卿问津”,早年学书取法受父亲影响颇大;亦勤奋刻苦,曾“手钩《忠义堂》全部,又收藏宋搨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坛记》《李玄靖碑》”。初具秀润、畅达、清刚之气。中年学书博取众家,曾获《道因碑》《张迁碑》《礼器碑》等旧拓本,临仿多遍,其书学经历与书学思想在《何绍基日记》中可见。书风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醇厚有味。晚年专攻隶书,自课甚勤,临《张迁碑》《礼器碑》等,几逾百遍。观其所书,甄陶万象,孕育百灵,草篆分行冶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天分之高,用功之深,天下无偶。同时期的曾国藩就认为何绍基的“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是继阮元、包世臣理论倡导之后,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