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慢”罗敏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1/06/18 — 2021/06/27606
  • 展览空间:北京画院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言


中国,别有诗情画意的时代中人,谢灵运必在其列。而他的所谓“山泽四友”,尤以族弟谢惠连才情最佳,与之最是心有灵犀。钟嵘《诗品》里载有一则故事:“康乐(即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宋人周密的名句“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即由此典而来。如果说族弟谢惠连算得上谢灵运的缪斯的话,那么罗敏的身边人、身边物也当是她的缪斯了。与谢康乐梦中的池塘春草相类,罗敏的记忆里也满是花香鸟语。


以“花间·慢”作为展览的题目正是基于对罗敏绘画情境的感受。川地与花自古便有一种奇妙的缘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的诞生之地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后蜀。花,总是让人动情的。无论是花开的灿烂,还是花谢的忧郁,对于旁观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别样的情感体验。而当花与童年相联系,往往会激起人们朝花夕拾的美好回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童年的时光似乎总是过得很慢,而且慢得幸福。对生于生活惬意的蜀地艺术家而言,这种印象只会更加深刻。以童年生活作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并不少,罗敏最为特殊的地方是将所有记忆置于花丛之间。蜀地湿热,植被茂密,虽不能说四季如春,但与北方相较,可谓是花常在了。罗敏以花为主题,大概与此有关。不过,没有人能够一直在花间度过自己的人生,罗敏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她笔下的花与人,更像是一种拼图——先在童年的记忆中抠图,然后在花木符号间拼贴。这算不得百分百的真实,却更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应该说,这是画家以切身体验为底本的一种重构,重构一段特别的个人历史。展览的作品也因此构成了三个系列——“川南忆”“游春记”和“花间集”。其间,不仅呈现了罗敏的国际化视野,也保留了在地性特征,尤其凸现了她个人化的大时代边缘的私人表达。在我看来,罗敏的作品是现实、记忆与符号的综合体,勾勒出自己如“怀梦草”般的,幸福的“花间·慢”时光。


吴洪亮

2021年6月10日修改于北京画院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