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特殊的画展,源于最初的被打动,调研后的触动,思考后的行动。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几幅平坡苗族农民的绘画作品,夸张的造型,鲜艳的用色,独特的符号表达,丰富的内容呈现,画中洋溢着的热烈、自由、奔放、天真,深深打动了我们。据了解,平坡农民画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热闹过一阵子,有的作品入选全国农民画展,有的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媒体也曾经报道过。那时,有80多人在画,平坡也被命名为“农民画艺术之乡”。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只有20余人在坚持,人越来越少。
为摸清情况,我们去到平坡苗寨。我们发现,他们不仅在纸上画,还在村里的墙上画。寨门旁的墙上画满了盛装欢迎客人的村民,广场的墙上画满了12个月平坡节日的民俗场景,村中的主要道路旁画了扶贫队员送猪到村,村民迎接的情景……细看他们拿来的作品,他们不仅画过去的历史文化记忆,还描绘身边生动的生产生活场景。谈及画画,大家都很兴奋,但是,谈及未来,他们说:“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因为画画需要时间,但画作卖不到钱。
如何让他们坚持画下去,我们策划了“四个一”,收藏一批他们的作品,让这个群体直接受益;为他们的作品办一场展览,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欣赏他们不一样的艺术表达;为他们的作品出一本小画册,让喜欢他们的作品的人能够带回去慢慢品味;为他们拍一个电视短片,让他们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所分享,让更多的人共同来为他们灌注文化的底气。
展出的100幅作品,是平坡苗寨18位农民的画作,主体为苗族妇女,最年长的有75岁。她们多数不识字,有的还不会说汉语,但并不影响他们用画笔呈现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的情绪与他们的梦想。
生机勃勃的传统是创造性的源泉。我们期待,他们的民族审美传统,他们的自由艺术想象,他们创造的独有符号系统,他们传承的民族历史文化记忆,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我们也期待,我们策划的“四个一”活动,能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平坡苗族绘画这种散发着泥土气息,承载着远古历史文化记忆,呈现着特有族群艺术风格的地方特色文化,能被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和扶持,我们更期待,这些不一样的文化表达和艺术样式,能与我们文创的无限空间实现有机对接,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让他们因文化而受益,因受益而自信,因自信而自觉,因自觉而自强,实现文化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索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