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刘婷的创作主要围绕着不同种类和习性的花草展开,但在画面视觉形态上并不是博物学式的,而是注重描绘出浑沌的意象,就像是在晨曦微启或夜幕降临时分看见的丛丛簇簇的花草一样。这种抽象的形态使其画面弱化了视觉中心,也将观者的目光引入眩晕,迷失在墨色的深处。只有抽身而出,退后,让目光再次进入画面,才能重新感受到画面中涌动的生命的气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草是大自然的皮肤,我们举目所见皆是。在世界文明史上,我们始终在精心培养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以求观赏,尤其是到异地的旅行者,甚至会为了引入新的品类而不惜将之暴力迁移。最终,花草也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一如我们人类自身的现实境遇。于是乎,刘婷在弱化视觉中心的同时,也模糊了花草肢体的边界,使之间互交错,与作为供养者的泥土最终融为一体。
当然,我们也时常用花草来形容人的颜色和品行,其象征性和隐喻性在文学史中可谓自成体系,蔚为大观。刘婷并未陷入文化史上既有图式和观念的陷阱,她更看重的是花草的自然性:即使是我们从来不曾为之驻足的无名野草,都在春天里热情洋溢地迎接着自己的生命。
策展人:魏祥奇
上一篇: “第二人生”薛若哲个展
下一篇: “启迪”张银亮个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