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华章”清代宫廷织绣展

  • 展览时间:2020/09/12 — 2020/09/22568
  • 展览空间:798 拾鱼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金秋九月,后疫情时期的城市逐渐恢复往日生机。坐落于北京798艺术的拾鱼艺术空间,即将迎来一场重要展览“仪礼华章——清代宫廷织绣展”。本次展览展出数十件清代织绣珍品。其中,皇家御用织绣及官员服饰装饰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数件龙袍和朝服,让观众一睹清代宫廷服饰为皇家带来的尊荣。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清代宫廷男女服饰,展出了多件从朝服到便服的。第二部分是宫廷官服部分,展出了从一品到九的文官补子。第三部分,重点展出中华民族的龙文化。这部分清代各时期不同姿态.不同工艺.不同样式的龙纹形象。最后一部分,是刺绣如画部分,展示了清代织绣在服饰以外用于装饰和赏玩的刺绣藏品。


在清宫内务府档案里,一件织绣品的制作成本,轻轻松松就要白银二三百两之多。而制作一件朝服龙袍更是造价不菲。还需要多跟机构的联动,首先须要依礼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题由内务府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交总管太监呈皇帝御览,或经内务府大臣直接审阅后连同批准件送发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司分织。

三织造织成布匹后再由如意馆画工设计彩色小样,经审后,在交由官办的绣作进行生产。完成后陆路进京,如后宫所用则经水运进京。期间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过粉10余人。如由一人刺绣则要用2年零5个月才能完工。如此耗费人力物力,不惜工本,也只有皇家才能完成。


伴随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对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多次在不同场合被提及。如果说文化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那么自信则是对于自己历史和记忆的尊重。


中国自古被认为是“衣冠古国”,先秦良渚文明,仰韶文化都发现了织布工具遗迹。而马王堆辛追夫人的那件薄如蝉翼的素纱衣依然是现代科技的不解之谜。而纹饰变换更是经历了“只有中国人才懂的”千年演变。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都在抽象化我们的文化,用龙来代表权利,蝴蝶代表爱情,葫芦代表子孙后代....,服饰上的刺绣纹样,组成了这些抽象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