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字如面
文/杨建勇
“见字如面”是传统联系方式的最初心的表达,千百年来,人类以“信”的方式沟通着彼此的情感,联系着各自的亲情、友情。今天,我们尝试着消解文字的意义,重构与此相关的视觉,一定非常有趣。
“见字如面”应该与文字相关,如果能够将文字转换成视觉并以此表达艺术家的立场与观点,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艺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不受拘束自由畅想且激烈反抗平庸的当代表达。“见字如面”,“如面”--譬如相见。这似乎是将文字转变成视觉最原始的方法,时至今日,“如面”变得异常容易且方法众多,互相网与通讯技术的革命,让这一切变得过于简单与便利,在得到这一切的同时,人类也失去了想象的纬度。所以,如果上朔至“见字如面”,似乎依然充满想象。虽然文字与视觉相比,其与身俱来的滞后性以及让这个转换变得有些难度,但是,这样的难度同时增大了艺术思维的魅力。
艺术不是一种制造,它拒斥对工艺性的强调。“见字如面”,字存意,表达思想情感。书写,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以“见字如面”作为本次展览的题目,就是想尝试从文字出发,通过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最后呈现出全新的视觉。
上一篇: 无壁之屋:安娜特·罗岑森个展
下一篇: “复调”崔鹤龄个人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