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体”沈勤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0/06/12 — 2020/07/01581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沈勤的艺术中无疑是在守护着内心的一块净土,在这个信息泛滥、无私密的当代,这片净土具有着两重意义:第一,它超越了世俗的实用功利目的,让人从精神上得到栖息;第二,它强调着“我”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


干净、通透、利落、浑厚,沈勤作品中没有多余的笔墨,因为在自我营造的空间中,从来不需要无意义的客套、妥协,它是心灵的“最简”存在。这与生活中的繁琐、杂乱形成最强烈的对比,因此,观者才会有“清澈、澄明”的观感。


沈勤是这个时代里是非常典型的“分裂”:人前,为了“我们”,“我”一直在让步;以及人后,为了“我”,逼迫着“我们”让步。


本次展览将展出沈勤近年来潜心创作的水墨作品共计50余件。


前言


净土聆听:沈勤作品展


1978年,沈勤进入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学习。那段日子里,他临摹了大量古画,从工笔到写意,从南北朝到唐宋,从顾恺之到阎立本、张萱,他涉猎的跨度既大又广。但他并不是一个恪守传统的人。改革开放后迎来的“85思潮”席卷全国,传统绘画备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那场带有叛逆性的美术运动对年轻的沈勤而言,用他的话来说:一下子把脑壳给敲开了。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沈勤受西方超现实主义影响,把超现实主义的叙述手法融入水墨的东方语境中,创作了《师徒对话》《浮》《梦碎秦汉》《秦月》《地平线·椅子》等一系列实验水墨。其中,《师徒对话》更被视为“水墨革新派”的代表作。当85思潮渐趋退潮,沈勤开始冷静地反思。于是,一个利落的转身,他隐居到石家庄,过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子。


中国传统山水画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于隋唐,五代、于宋代时趋于成熟。宋代山水画不仅勾勒细致、刻画严谨,而且用墨讲究层层渲染,展现出一份凝重、恬静之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中轻叩生命的价值。沈勤极为推崇宋画,崇尚宋画的意境,他认为好的作品应如宋代山水般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有一种崇高的艺术美。因此不难发现,无论是他早期的作品,还是近年来的《园》《山》《田》三大系列,都不拘泥所谓的传统形式,却都渗透着宋画的极致,克制、安静。画面清冷,严谨,细腻,不轻率。无论是晕染,勾线,都给人简净淡然的笃定。对他来说,用真实的生命状态面对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他较为在意的。尽管退居到“圈外”,但沈勤在水墨上的探寻之路从未停歇。他自己总是乐在其中,那时候的他正潜入一个反复的实验期,不断地拆解、重建……面目是多变的,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他对于水墨纯粹的执念。


本次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仿宋体——沈勤作品展”,“仿宋体”因为是一种变体,更多地指向一种清新、淡雅、均衡,这“三”个字作为镜像呈现时,一下直接感受到其意义所在,沈勤艺术创作三十年的每一阶段、过程都包含在这一正一反之中。展览将展出沈勤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除早期的超现实主义水墨作品,还有其蛰伏十几年创作的水墨《园》《山》《田》系列,以及从未公诸于众的最新力作。正是因为如此偏执于纯粹的水墨趣味,营造一个以传统的水墨语言糅合西方抽象艺术图式的画境,使得沈勤的水墨探索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当代水墨的面貌,他真实地把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感受画于纸上,这是他独特的地方,也是颇有价值的地方。本次展览希望带领观者走进沈勤的这方净土,在他充满时代感的当代作品中听取心灵“最简”的声音。


王绍强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美术馆馆长


2020年5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