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日常”高非 逸隆书写展

  • 展览时间:2020/05/10 — 2020/06/20538
  • 展览空间:知也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基本状态,应该是那种“见字如面”的圆融的存在。因此在我看来,一幅字只要能做到“字如其人”,那不管是温润的、炽烈的、雅静的、粗放的、稚拙的等等,都会很动人。就像我们能听古典,也可以摇滚,喜欢昆汀,也爱宫崎骏。


所以朋友问我,看一幅字的好坏,关键在哪儿?我答:只要你能从一幅字里还原出背后的作者,而且居然和你印象中的还差不多,那这幅作品就是成功的,因为他至少完成了艺术最本质的状态:独立性和唯一性——只属于作者本人的质感。


高非是我的老朋友,我看他的字,真就好像见到了这个人。高非说,他的很多书法素人朋友看了他的字,一眼就知道是他写的,我想这就对了——静气、从容,像一个人在心平气和地抄经,能看到他的性情,特别看他写字的过程,呼吸一样自然平静。除了静气从容的小字,高非还擅长稚拙厚重的北碑体,和工稳的小字摆在一起,更是有趣。年后疫情这段时间,高非宅在家里的日常,就是一直在抄写古人的诗文,从良宽到唐寅,他说为的是通过书写让自己好过一些,在日课中找到纷扰之后的平静。


逸隆久居北京,但是听说他的老家就在终南山下重阳宫旁。小时候,重阳宫和活死人墓都是他常玩耍的地方。有这个背景,再看他的字,也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写了。他的字中有一种潇洒之气,每个字似乎都在飞动欲舞,感觉像是读完武侠小说后写出来的。性情不同,状态自然不同,疫情困居期间,逸隆的日常,则是不断在各种木板瓦片上书写南宋无学祖元禅师的偈语:“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用近乎谜语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想说却无法说的话。


这次展览展出的,主要是高非和逸隆今年上半年的作品,一静一动,形成了有意思的对比。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通过不断地书写,消解着当下的情绪,完成了各自的作品。这次展览,希望透过这些字,呈现至少两种,书写者的日常。


是为序。


策展人 二冬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