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们总能碰到这样的女子,她们天生丽质,聪颖智慧,心性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没有什么职业可以篐守她们一生,生活的曲折遭际也不能把她们摧垮,她们尝试在多个领域寻找自己的人生路向,寻找她们展露才华的场所,她们最终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那就是艺术。唯艺术可以成为她们安身立命的归宿。可以说,艺术是痴迷者的事业。一个人一旦对艺术处于迷狂状态,必将终身相许。
——贾方舟《陈琴的艺术人生》
陈琴,唱着传统戏曲采茶戏,玩着泥巴陶艺釉里红,写着散文、报告文学,继而拜师学画;从如诗如画的“鱼米之乡”庐山西海之滨武宁,到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再到艺术文化的中心北京,继而阔步巴黎,一路“行走”。
陈琴,以艺术家天生的敏感和悟性,驰骋在艺术探索的路上,几乎没有机会走弯路。“若非神助笔,研水恐藏龙。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她以一颗不以为苦平常心,以一份追寻心灵安宁、精神有家可归的执着,看似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许多画了一辈子画的人一生都没有找到门径。
陈琴,她的作品时而细腻娇媚、时而憨态稚趣、时而肆意狂放,时而传统、时而当代;在宣纸上、在瓷板上,或以笔、或以任何介质,千变万化中永远不变的是她对内心深处深藏的美好的自我表达,她的作品即是她的精神的出口、她的“行走”讲述。
陈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因而少了笔墨规矩的束缚;她的师父大名鼎鼎,却很少教她功夫,放任她“野蛮生长”反倒成就了她,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又恰到好处的对干湿浓淡的把握、对面的铺陈和线的穿插的自修自悟。
陈琴,以她的“行走”确证自我,以她的作品确证曾经如此这般的存在,以纯净美好的生命体验确证生命的意义。
陈琴,她的作品或许还有瑕疵,她的艺术或许还在路上,但是,这个古典清丽的东方女子还在“行走”,这位被誉为“墨语瓷韵中的缪斯”已经走到世界舞台,还在“行走”……
文白
2019年7月1日于朗禾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