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艺术家
Jeremy Morgan—杰米·摩根
--旧金山美术学院教授
--1977年,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拉斯金绘画和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78-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获美术硕士学位
--1985年,进修于旧金山美术学院,获绘画第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获得旧金山美术学院教师奖
--纽约英联邦基金哈克内斯学者奖金
--鉴赏家杂志绘画奖优胜者
--斯特威尔·欧皮奖优胜者
--斯·柬姆斯·沃克奖、凡代勒奖学金、勒弗乎尔奖学金等系列奖项
杰米·摩根1956年出生于英国剑桥,1974年,进入牛津大学拉金斯艺术学院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1977年,杰米·摩根毕业,获得荣誉学士学位。
毕业后,杰米在拉金斯艺术学院做了一年的画室经理和人体写生课老师,随后申请了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并被成功录取(1978-1981)。在牛津大学和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期间,莫根既接触到西方艺术史,也了解到东方艺术史(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影响了其艺术风格的发展。
1983年,杰米获得纽约哈克尼斯奖学金项目,被分到旧金山美术学院。之后,他继续攻读绘画艺术硕士学位(于1985年获得荣誉硕士学位)。杰米毕业后留在旧金山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已有34年了,他长期研究丙烯画的技法和艺术,是美国著名丙烯画专家.
1995年至1998年他和任敏教授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等国内美术院校讲学讲座,传授西方最新丙烯画的材料技法和艺术. 最早来中国各个美术院校介绍西方艺术新材料新技术的西方艺术家. 他的作品也被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鲁迅美院等收藏.
杰米的作品钻研现象学的概念,这些概念很新鲜,一直是美术研究的灵感源泉。这些概念的“永恒性”使得他以透纳这样的艺术家作为切入点,将他们与当代艺术思维做了对比和分析。他在创作中将人类的行为动作和天地的空间性结合,融合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内容,而这两者的共同点为动作的现象和感觉。因此,他也发觉,其作品越发着重讨论这些视觉效果的搭配所引发的各种抽象可能。
杰米对中国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他了解占卜和风水,他认为中国的“道”其实是对非人格宇宙规则的理解,这与基督教真神统治的概念恰恰相反。他发现,道家学说高深莫测,但是与他的直觉十分契合。他更加意识到东西方艺术、山水画和风景画传统广袤深远、盘根错节,其中有太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此外,他也对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过程不断反思。他开始以浪漫主义-优美的欧美风景画、山水画和抽象表现主义的感受力为基础,展开他的视觉艺术研究。他在拉金斯艺术学院遇到了导师威廉·斯考特。斯考特启发了他,让他了解到,若以艺术为媒介联通不同文化,并从中寻找到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在中国,杰米教授有机会亲眼见证水墨画的创作过程。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水墨对“面”的理解。有一位艺术家在展示创作的时候,将纸面看作真实的“空间”,而这位艺术家所做的,则是将笔和墨蕴含的能量转移到这片空间之中。反观西方绘画传统,其普遍遵守的透视画法则是将观者和描绘对象割裂开来,两者相关但疏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杰米开始尝试综合丙烯与水墨在画布、木板和纱布上作画。最近,他转而使用丝绸、人造丝绸等与薄膜材质相近的材料。他认为此类材质可以更好的记录流动感,并且为画面的施展和创作提供更为灵活、不确定的空间。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一部份就是他用墨试验的丙烯作品.
颜色的使用在杰米的作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品主要以大自然的风景为灵感,即兴而为,体现了哲学和灵性的反思。他的创作还探讨了技术与自然的碰撞,因此颜色尤为重要。杰米使用了以泥土为基础(矿物质)颜料和以碳粉为基础的颜料,描绘出彩色滤光片之下大自然,揭示科技是如何改变颜色和光影的。
杰米在作品中将对立的抽象观念和创作行为统一起来,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融合了自然和人性(感觉),由此成为了记录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