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的内在价值在于其挑战传统真理和探索新视野的能力。在已知的现实中艺术的创造力是对结果的质疑以求善;而在未知的世界里,艺术的创造力是过程的探究以求真。本次展览的共享和共存主题承认艺术家在任何特定时间都会从构成创作过程的各种选项中做出选择。它承认多面化的世界所固有的复杂性,艺术家对已知现实的反应中,存在着与未知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一样多的起点。
本次展览共有72位艺术家参展,其中36位来自中国,36位来自国外。国外艺术家,6位来自日本,6位来自韩国,12位来自英国,8位来自美国,4位来自澳大利亚。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专业经验-无论是学者还是一线艺术从业者。面对已知现实的复杂性,以及未知世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些艺术家通过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付诸于一系列不同的主题,提供对视觉艺术范畴的洞察。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主观感知到客观表征,从作者的故事到观众的参与,这些作品都是共享和共存价值的表达。因此,展览中表达的主题既多样又丰富。与此同时,利用众多国际学者聚集在北京的机会,展览组织者将邀请10位专家,其中2位来自澳大利亚,2位来自日本,3位来自韩国,2位来自英国,1位来自美国,他们为本次展览的主办大学提供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这些专家将以深入,系统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对其主题进行独特的诠释。
在北京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中外高校艺术交流展览或许尚属首次。其作品表现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独特性,不仅为各国艺术家之间创造了一个交流平台,而且为中国观众提供了认识当代艺术实践与特征的各种不同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学者们的系列讲座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视角,分享海外大学的不同经验,对当地大学的教与学将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徐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