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讨论历史形态与作品形式的问题时,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谈到,“艺术的形式是一种历史的形式,它不仅要常常受到样式、材料和技法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内容和功能的制约,以至于它从这个作为”纯形式“的网络中被抽离出来。”这种对于艺术作品风格与历史写作方法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在历史形态与艺术形式过度交织的今天变得愈加复杂,风格的多元与形式内容的跨界使得在形式发展的一个单行道上的运行的旧的风格概念已经崩溃。将艺术作品的视觉结构、美学机制、技术要素同它们的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多元逻辑放置于同一个文本线索中分析,成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概念的联系。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并存的语境下,我们已然不必再为对媒体、语言系统和象征符号的兴趣进行辩护,因为我们正在被不断地增长的图像、标记以及位置不定的而影响广泛的声响所包围,我们沉寂其中、乐在其中、甚至无法自拔,在这样的情境中,如同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她的《论摄影》一书中详细论述的那样,复制和现实,媒体和事实之间的边界已变得模糊不清,经历着相似经验的当代艺术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反思图像、风格、言语、形式、社会话题或意识形态。
新的作品风格的复杂性通过多元的逻辑表现为更为复杂的艺术语言,这似乎它们基于上文所谈及的不同的文化诉求、风格要素、材料技术以及内容功能,在历史写作的语境中尝试着新的表达方式。
本次展览受邀参展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来自天南地北,所以用“东言西语”一言以蔽之,他们代表了一部分典型的多元逻辑与叙事体系中的新面貌,例如丁文卿的作品是从传统意象的园林景致入手尝试与带有波普大色块背景的结合与探索的新工笔,盖齐尝试以咖啡、茶等新材料语言的实验与传统文人山水画之间搭建视觉互通的精神平衡;再有黄来铎以极为个人化的色彩感知来表达外在景观及的表现性油画探索;许晴、高科与熊沁立意绘画的观念延伸,深入研究和创新油画材料语言及画面形式表达,形成了独具面貌的新形式;张龙与庹梦倩在具象图景中带有梦幻色彩的语言的不同尝试所创建的独特画面语言;王力伟的雕塑探索了体量通过不同材料的视觉转换达成的实验性尝试;此外,还有赵骁、顾欣和常易的摄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丰富和延续观念摄影的概念与形式做了富有自我意识的尝试。
正是从多元的逻辑视角出发,本次展览试图追问如何以有效的艺术史写作视角来饬清我们对历史形态中艺术的轮廓与认知。多元的逻辑来自于多元的知识结构与历史经验,也正是基于此的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艺术标准与规范,实验、探索、以及跨界成为常态。
我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大家呈现出一批颇有各自思考与各自风格的艺术家,让他们的作品触发我们对多元逻辑下当代艺术的一点思考,亦能够让我们对己亥之年的当代艺术有所概知与期待。
宋康
2019年2月于梅冲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