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是人类至关重要的理想和追求。而艺术教育更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艺术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某种难得的人本主义洞识和视觉经验;艺术教育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艺术教育让人们在无意义的宇宙中开始独立思考从而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审美阶段始终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与人类自由的终极目的之间,因此,鉴赏和研究艺术作品其实是培养和发展个人美感的重要途径,而发展美感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善念”——即在艺术创造的形式冲动中促进和实现个人人格的和谐完整。
基于对中国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和重新认知,在经过半个世纪的技法教育实践之后,我们尝试把视觉艺术教育定位于人文学科的领域之中,意在贯通理智和情感,辐射各门学科。而那种功利性的、以“技法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已经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技入道”的“艺术化生存方式”的人文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能能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也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富有情感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是对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挑战,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和导向,即倡导人文学科中各种专业人员(教育家、艺术家、学者)之间的通力合作,重视高校教师、艺术家、专业的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他们“通过艺术作品所能提供的富有价值的体验,将年轻人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教养的通才”。毋庸置疑,艺术的展示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艺术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具启发意义。
上一篇: “形·意”系列主题艺术展
下一篇: 传承的路上--三代留苏留俄艺术家油画作品联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