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与时间
文:陈量
黄群的绘画所探讨的问题直指:存在与时间,这个古老、永恒却永远无法逃避的终极疑问。
而中西不同的时间观念有着不同的结构、顺序和意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与对自然历法和生命规律的理解融为一体,古贤认为:万物乃天地化育所得,生成、生长、演化循环等生命概念蕴于这种循环的时间观念之中,它强调重复与归一,即时间向自身复归,并沿着自身的永恒轨迹作周期性的圆弧式运动。因而个体生命之死,在这种时间观念下乃是回到宇宙整体生命,它不是死而是整体生命的再造。
而西方传统的时间观念指向一种相对单向的、可细分的观念。亚里士多德说:如果对一时间进行不断的分割,最终会达到一个不可分割的极限,这个极限就是刹那。刹那之外不可想象。而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与时间”,一反西方以往的形而上学传统,他的实存哲学把人的生存归结为时间性。人的生存结构或时间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共相”,一种“普遍之物”。实际上他追问的是“如何”的问题,“最高之物、终极之物是什么”,指向一个绝对领域的超越之物。
黄群的绘画过程和实践结果包涵了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时间理念和海德格尔现象学上的时间观念,画面上黑而透亮的编织是时间全面展开的象征,宛如一场生死究竟探析的仪式,无相莫认的“十身调御,毗卢顶行”,穿透身心之存与时间绵延不止的反复诘问。这些徐缓漫长的工作正在挖掘本真的始源。所以它们不能用抽象或具象来囿限这种工作。那些重大透澈的,与细碎的生命经验“近了,却是难以容纳的神遇”。
展览题名“未济”,是周易第64卦。它含有未完待续,不是结束而是将要新的开始之义。黄群的绘画实践或许会让我们重新解读这个世界:聚而成形,散而指质,缘起缘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