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与攀越--水墨现代性之路研究展

  • 展览时间:2018/04/20 — 2018/05/20943
  • 展览空间:潍坊市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美国爱荷华大学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研究所所长、大陆多所重点大学与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刘国松14岁在武昌开始学习传统国画,20岁改习西画。1956年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主张全盘西化。五年后深感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流行画风之不当,更对发展与宣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开始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鲜明主张。从1961年现代水墨画在台湾兴起,1963年即已形成气候。随后影响到东亚儒家文化共同体其他成员国。他对推动现代水墨画可谓居功至伟。1983年初,刘国松应大陆美协之邀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后,大为轰动。三年内在大陆十八个主要城市巡回展出,并在各地演讲与讲学,促使传统文人画的一元化走向了多元的局面。1985年大陆第六届全国美展曾颁给他与李可染特别奖。200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在武英殿为他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特展,这不但肯定刘国松在美术史上的定位,也说明了现代水墨画已进入中国美术史的主流。他又先后获得了两岸最高的「台湾文艺奖」(2008)、「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2011)、二等景星勋章(2016)和「台湾第36届文化奖」(2017)。首位获得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华人画家(2016)。并被中国文联聘请为中国文联的荣誉委员。1965年以来举办个展近百次,大部分受博物馆、美术馆邀请,收藏其作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有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共有八十余家。研究他的中、英、德文专著有十一本,美国与德国的大学教科书引用他的理论与作品图片者,已有六本。因他对水墨现代的贡献和取得的非凡成就,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


田黎明,1955年生于北京,1971年参加工作,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画学院院长。2010年至2015年先后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2006年入选四个一批人才,第12届全国政协委员。


桑火尧: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硕士学位。境象主义艺术的创导者。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从1998年以来,探索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建构了透叠方块水墨语言创作体系,并提出了境象主义艺术观。近些年来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主办过个展。参加过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之未来通行证展,获第十届佛罗轮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并获绘画类金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苏州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潍坊博物馆等收藏。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画集12种。


张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中国文化名家、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美术馆馆长。


仇德树:1948年出生于上海,1975年作品“争分夺秒”入选全国美展。1976年调入卢湾区文化馆任美工。1979年发起并组织“草草画社”。提倡“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1982年逆境中发现“裂痕”,从此确认“裂变”为艺术语言和哲学基础。1985-86年受邀美国波士顿塔苻茨大学访问学者,为该校新落成的校园中心绘制大幅壁画,在美国先后举办了4次个人画展 。1986年回国辞去公职,成为职业画家至今。仇德树的作品在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奥地利、爱尔兰、瑞士、丹麦、以色列、瑞典、荷兰、法国、西班牙、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北京、上海、南京、济南、杭州、广州、深圳、珠海、成都、武汉、西安等地方举办个展及联展。作品被世界各地近六十个博物馆、美术馆及大型机构收藏。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