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云澜”山水画名家邀请展

  • 展览时间:2018/04/03 — 2018/04/251148
  • 展览空间:云澜湾·渠宜书院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少时,我喜欢趴在井栏上看井里的风景,不管大人如何责骂,还是阻挡不了我对井色的好奇心和偏爱。井里的天空和井水相互辉映,交融成趣,巷中不时传来的评弹弹奏声叮叮咚咚如玉珠倾落井里,流云随着音调俚侬咿呀,品着岁月静好的况味,想象下,这是何等倜傥的光景。江南有很多井,当然也有泉,但温泉却是凤毛麟角般的少,我未曾料到的是在嘉善这-江南的小镇竟然会有温泉,而且还有一个诗情十足的名字:云澜湾,想来这温泉的出处应该是“碧溪湾、疏竹处、正小春天气”,周围的景象该是“绿珠羞涩、半吐椒红可人意”,一个温暖安逸的所在。“云澜湾”每到寒冬便分外的热闹,喜庆,当大雪临幸至“云澜湾”,池边宛似积攒了形态各异的云朵,祥和而又清贵,男女老少蜂拥而至,浸渍在温暖的泉水里一边感受着祥和清贵的气息,一边向寒冬讨要着春的消息。于是,“云澜湾”主办方悄悄策划了一个春天的画展,我荣幸受邀协同策展人联系了几位画山水的同仁,这几位同仁都是这个领域里的翘楚,我们愿一起为“云澜湾”的春天增色添笔。


陈强兄:苏州人,吴?木先生高足,自小临池染翰,笔墨沉着多变,深得四王遗风,时有印象派的痕迹,对图式上有新的思考。观其作,如立秋日沐夕阳,举明月而昭旧时。


乔小龙兄:苏州人,师从张晋先生,溯古求新,一直自觉保持和传统山水的距离。画面空白处自成妙境,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势密而体疏,笔墨纵横有度,时有驰骋之想。


余久一兄:笔墨超逸有奇气,这可能得益于他诗词韵律的修养,在简括的山水中,追循着传统文人的旧时光景,从容而淡雅。在他的画里能看到陶渊明、林和靖的日常身影。


刘三余兄:师从徐芳、冯石浦先生。巴蜀之地的奇崛山水,滋养出了他焦墨山水的风格,特别是他的焦彩画法,不拘一格,流光溢彩,自有独到之处。“茫茫苍苍之间,自有一段诗情”是他山水画的意境。


陈如冬:本人生于苏州,师从陈德奎先生,自幼习画,浸淫传统,难脱臼窠,喜山水,好盆艺。遥想先贤的文人生活心向往之。绘画追求超然物外、散淡的文人气息,我的创作过程类似于在朝圣的旅途中愉悦的漫步,在这样的彳亍中有我想要的真实。


以上各位仁兄都是想通过摸索传统文化的脉络和些许基因线索,结合自己的语言,去进入一个区别于传统绘画的当代状态。他们对笔墨都有着自己本能的直觉和崭新的感受力,这是非常可贵的。“云澜湾”这次在春天的《山水云澜》画展里,集结了五位艺术家的生命感悟,就像集结了江南的每一口井里不同的风景,清澈,奇妙而又各携暖意,他们各自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思想,在简淡的情感笔墨里寻找着绘画语言的本质。


时值丁酉岁末冰寒未消之时,应主办方之嘱勉强为序,特别感谢主办方云澜湾·渠宜书院美术馆及策展人陆溶冰先生的盛情邀约,更致谢他们为此展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


牧云堂 陈如冬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