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二十世纪山水画的发展文脉中,山水林泉、树石云气的意象衍变,贯穿于笔墨与图式的形式演进之中,深刻影响了现代山水造境手法的转型。由此,自然意趣与人文思想的相融、山水造化形致与画家主体心性的契合,成为当代山水画家面向传统山水意象当代转换的核心课题。
自古及今,在林泉境界的表达之间,云是中国山水精神的重要母题与独有境象。北宋郭熙《林泉高致》语:“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山水如人,云气见心,云与季节、与气象相关,更与意境、与心性相连。在画者的笔端,云既是遥远天际的飘渺传说,又是抚触内心的真切寄托。
在山水图式中,作为虚象,云又是山水树石的映射与化合,虽虚和而丰盈。在古代山水画的意象表达中,云雾与空间的深远、高远相应,作为一种诗意的媒介,连结、建构了山水空间的纵深与幽远。事实上,在现代自然科学视野的实证认知中,作为实有物象的云,本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结果。因有形,而可见;因可见,而可感可写。云的本质本是水,生机灵动而变化万千,其化为形,既柔且韧,既凝驻且游走,又如山的气势。山水之间,天高云淡,自然造化之外,浓厚雾霭与袅袅炊烟又蕴含人间之味,连结着林泉与尘世。由是,云的意象既征显着隐逸自由的精神,又指向了人间世界的温厚与苍茫。
云的意象,亦连结着传统与当代。在当下全媒体时代语境中,“云”的延义又与信息的多向与充盈相关,从“云”空间、“云”计算、“云”资讯,到今日互联网生活方式的“云”时代的到来,此时的“云”意味着信息的集合与共享,乃至几乎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的广袤与无疆。于是,云的意涵愈发泛化和动人,并被赋予时代的诸多想象与崭新的可能。
坐望云起,是一种蕴藉淡然的境界、一种闳阔高远的视野,也是一种自适自得的态度。本次展览所提名邀请的当今南北山水画坛最具影响力的二十位艺术家,基本代表了当代山水画创作研究的学术水准与整体面貌。展呈作品分为“创写家山”(创作)与“游心太玄”(写生)两大版块,无论是源出己意的山水创作还是目识心记的山水写生,其画中山水皆重云的意象表达,又对云气形神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呈现。身在都市,怀着对于故园山川的情结,他们的表达与视野已远远超越了局地的山水,而延展到世界各处的地域,从都邑到乡野,从汀岸到山林,在山水与尘世的观照中,实现精神的超越与升华。
山水精神,游心太玄,静待云起,坐望家山。有此林泉之境,于时代、家国,于文脉、艺境,皆赏心畅神之幸也。
于洋
2018年元月於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