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画变体”迎新品鉴中国画四人展
“院画”是宫廷院体绘画的简称,也称“院体”。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达官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宋徽宗赵佶对皇家专门的画院即宣和画院的支持,使得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为了言说的需要,本文的“院画”,基本以徽宗画院体系的绘画样式为主。
所谓变体,就是对本体的变化与重新演绎。本次秦美术馆的迎新品鉴所邀请的四位画家,都既在院画审美的统摄下,又和而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探索与呈现。
他们四人之中,吴九龙的作品,相对而言,无论题材杨样式,最接近徽宗院画的审美要求。造型工整严谨,讲求写真,所绘禽鸟,皆能于动静中显“活泼泼”的生动与韵致。而与院体略有不同的是,其“富贵”气被贬抑,而“野逸”之气被凸现,设色于灰度中求变化,微妙、和谐。与九龙不同,赵飞的这批扇面作品,设色是徽宗院体的主打——大青绿,而表现内容,则转向了文人交游与雅集。院体的大青绿,色彩浓艳而用笔则相对被弱化,赵飞于此处辟得蹊径,彰显了用笔的丰富性,或盘根错节如绞如挫,生拙老辣;或春蚕吐丝如淌如游,丰润顺畅。所做扇面,于盈尺间写大景象,如洞眼观世,豁然开朗,说是团扇,更像是镜头。
如果说九龙、赵飞是以文人画的元素变化了院体画,那么,隋东、召方,则刚好相反,他们以水墨写意入手,修炼的是与文人画有关的“功夫”,院体的设色与气息,则反过来成了滋养品,成就了他们的写意作品。隋东造型偏生拙,写罗汉恰契合。用笔上有冬心的拙,也有海派王震的狠,古雅霸悍,而设色,则往平面且相对浓艳些上去了,虽艳丽却沉稳,有元人仙佛道释画的厚重气息。召方的造型偏奇倔,多写历史典故或文人雅玩,也做闺阁仕女,却总不见貌美如花者,概与明人老莲之审美同。擅作蝇头小楷,故行笔多用钉头鼠尾或高古游丝,能丝丝入扣,精细入微。所谓“高古”,于其作品中可管窥一斑。
此四人作品到底如何,我的评说,只是引子,大家可见仁见智现场品鉴,以此为由,以此为肴,品酒鉴画,谈古论今,权以此举,辞旧迎新。
2018年元月 南京暴雪 修平晨起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