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涉趣·张浩花鸟画展

  • 展览时间:2017/04/08 — 2017/04/181234
  • 展览空间:浙江展览馆
查看更多详情

您看他独骑穿过原野

--张浩的画


观者,一如行旅之人,风尘仆仆亦或徜徉而来,遇见张浩先生画中的一树繁花,一片芦苇,一池秋荷,一轮圆月,亦或一个篱笆,顿觉一种不加修饰的性情扑面而来,笔简意厚。


《思想录》的作者帕斯卡尔说,“我们打开一部书,期待遇见一个作家,却遇见一个人。”无疑,这次我们以为遇见的是一个画家,却遇见一个人。


张浩有一种深情,对自然万类,对琐碎的,天真的事物,有着意味深长的情感。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性情。


多年来,张浩始终保持着与宏大叙事的一种距离。他的笔墨,要表现的,也是倍感亲切的,与观者没有障碍的,而不是“一种难以融入知识画语的形式”。


线条的曲直,笔触的轻重,设色的浓淡,张浩的画在可解不可解处,有难以言传的意味,有审美的愉悦,也自有让人会心处。他说起多年前的一个大冷的日子,在山间看到一棵正在怒放的山茶树,枝干很长,暗绿的密叶里,满是明丽似火的花,顿时被击中。此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画了很多的山茶花。这让我想到凌晨四点,川端康成看见“海棠花未眠”,两者应该也是相通的吧。


山野之中烂漫着的茶花,那份朴拙、自由、热烈,活泼泼的生机,直击内心。虽是对某物之一瞥,如刹那间之一遇,然而当所有的起伏都归向平静,叙事也行将消失,艺术家的悟性、性情,比及学养、阅历,在张浩先生看来,更决定一个人的笔墨之道。


或者说,当艺术家在创作中将自己“抛入”的那一刻,他的笔墨,也定然承载着命运而来。


这么多年,张浩执着于他的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引入了诗意般的亲密感,技巧也渐渐不露痕迹。他就是如此步履不停而又沉静地与艺术息息相通。


“我总觉得在莫迪里阿尼的表现主义里有我的营养在。”丙申九月,我拜访张浩先生。他亲自设计图纸的雅致古逸的画室,植物葱郁。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木格子窗户和龟背竹,分散的光束上下跳跃着。我惊讶他巨大的创造热情与生命热情。先生说,“我还找不到结合点。牛奶直接倒入龙井里口味一定不好。”


时间正在信步前行。艺术也是。有时候,你必须经过一番跋涉去和它相会。张浩先生深深扎根在传统之中,他力求创新,虚实疏密的构图,苍润的笔墨,让他的作品具有更大张力。在灵感如此丰盈、探索从未止步的创作这前,方知格调从不在性情之外。


张浩曾从政多年。中国文化的心性之学积淀于文人人生实践的程度之深浅,而这,也是审度“文人气息”如何的指标。我们看他当年写下的诗,就是他自己心路的真实写照:走马当年入仕途,笔墨未敢一日无。锦衣终有归卸日,我心原来在江湖。


他说,绘画到最后,就是在画他自己。看他如今的线条,自然,没有火气,如同其人,平正,儒雅。记得他笔下清冷的荷塘,突有几点妙色从画面中绚烂而来,这或许是在高度专注中诞生的美妙的放松,只不过为了紧靠观者的心口,那瞬间的光,让人无法忽略。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认为,伟大的艺术在漫长的往昔也早已完成,但是,罗伯特瓦尔泽说,“您看见他独骑穿过原野。”


毫无疑问,张浩先生依然在一寸一寸地探索与生俱来的精神领域。原野上或许更为荒芜,亦或甚为孤寂,他依然有“不可救药”的深情。


(那海完稿于2016年10月24日)



我一直试图在画自己


喜欢画画是我的天赋,接触花鸟画则是缘于师学所长。是机遇让花鸟画选择了我。我一生无他好。我几乎把五十多年的大部分业余时间投给了对绘画的爱好。退而休息之后,我有了支配时间的权利,画画终于成了我的正业。日起月沉,寒来暑往,朝朝暮暮,周而复始,重复地做着自己钟情的事。这是我追求的生活。日子,过的是心情。


俗话说:日久生情,两心相悦,不离不弃。花鸟画于我也是这般情结:结识缘于偶然,坚守源于认知。“花不能言意可知”,草木花卉是有灵性的。它不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也有朝暮寒暑的感应,也有生存需要的竞争,只是它更微妙,更含蓄,更内在,更不易被人觉察。除非你在用真情观察它。一旦神会到它莫测的变化,你会很震撼,很惊讶,很激动:因地而生,随时而发,蓬勃向上,生意盎然,花落花开,四时更替,盛衰枯荣,生生不息;健美、倔强、无私。它们和人类休戚相关,生死与共,俱损俱荣。为此,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应存敬畏之心,赞美之意,呵护之责,感恩之情。中国花鸟画担负的是美的传递。我想通过画面提醒自己,也告诉世人: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姿多彩的视觉享受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启示,至为宝贵,理当珍惜。


我早已步入古稀之年。记得英国的麦克唐纳说过:“晚年并不是凋敝和衰老,它是内部新生命的成熟和勃发。”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我乐于思考,乐于与不同质的生命体进行情绪和精神的交流,它能使人心灵开窍,意趣升华。静观、思考、领悟、形之于画面,表达出自我,这是我以后继续要做的事。对花鸟画的探索,路虽修远,我仍将不断践行,不计功利,不惮失败,乐此不疲。


张浩

2017.03


作者简介:



张浩,别名韬耶,斋号随随堂,五砚斋,1944年生,浙江嵊州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师从商敬诚先生学花鸟画,后坚持业余自学。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多次举办个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美术机构收藏。出版有个人画集多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