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湖山
文/黄河清
听说药朋兄和瑾公要在大理组办一个画展,因近期杂事,身不能往,心向往之。翻看参展画家的画册,有了一些感想,聊作祝贺。
开始并未明白这“九五”是啥意思,后来才知道是一班全国各地的画友,于1995年同聚杭州中国美院国画系学习,互相结下笔墨情缘,也与西湖山水结下湖山情缘。
这“九五”也让我联想起前些年在国美,还有北京等地,甚为隆重地纪念“85新潮”。本人刚好是85级浙江美院研究生,亲身见证了这个受西方影响、甚至西方也参与推动的“新潮”。85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美国波普大腕劳森伯格的装置展览。85年5月,赵无极先生在浙江美院举办一个月的短训班。本人担任他夫人的法语翻译,全程与短训班厮混。短训结束后全班27人在花港聚会,吴小昌和尚扬等人说要成立一个“二八画会”(把我也算了进去)……惊回首,抽象画大师赵先生85年回中国办短训班,好像与西方推助“85新潮”也有那么一丝若隐若现的联系。
这“九五”于我也很重要:1995年10月,我留法8年之后回到中国美院史论系任教。
很可惜,当年没有遇到这个高研班的诸位画友。但我与大家一样,也有杭州西湖的湖山情结:已往湖山,难忘湖山……
翻阅作品,药朋兄以往具有宋画的那份精微,现在多了几许缥缈和清旷。一如寄往地喜欢。药朋兄手头功夫硬,审画品味和理论修养也很高。由他来担纲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实乃幸事。
黄梦洁的花鸟画,颇有药朋兄的韵味,但自有风貌。画风简贵,笔墨干净洗练。整个画面空间,气格清雅。不像是进修生的手笔,应是科班专业出身。
周松的三幅,感觉画的是北方景色,但画中渗入了南方的湿润,笔墨拙而有味。画面构图,浓淡干湿的处理,颇为用心。
肖凡的山水,淡墨晕染与实笔勾画,虚实相生,结合得很自然。似有浙派水墨的影子,但已然有自己的风格。一幅浓荫下的街景,画枝叶的笔墨很放松率意。
路镛的山水,风格平实而有致,平正也有味。吕国钢的人物画,有浙派人物画之风,工写自如。吴自立的人物画,也有独到的追求。马庆和的山水画,浓郁而有致。张树立浅青绿山水,自成一格。谢景勇的山水,笔法硬朗,别具一格。杨明的工笔莲蓬头,气格清雅。张榕的风景,笔法稚拙,但很有趣。
姜浩的画,那幅波涛中的船,让我想到了意大利“超先锋派”库基的画风。但已然大大收敛了那种西方表现派的激烈,更多了一份中国趣味的中和,别有趣味。
其他各位,自有风格,余不一一。
总之,“九五国美”的画展,继杭州唐云艺术馆举办第一回,今年在大理,以后还将继续办下去,是一件大好事。
我今年被两位年轻人推着架着,正操办一个明确标举“中和雅正”的展览。当今中国日益“文化自信”,不必跟在西方“现代”“当代”的新潮旧浪后面,应当高扬中国艺术的主导精神——中和雅正。在这里也与诸位同道共勉。
衷心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河清
丁酉春于杭州西子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