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藏书票的边上
--------崔文川
在中国藏书印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体现在其与中国文人“尚雅”的契合上。朱墨璨然,使藏书增色,更具垂绪源流、印鉴作证之功能。这种高雅的文化习俗,思接千载,一脉清流。中国的藏书印,通过文字的组合,将中国文字的书法美与字义韵味结合,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凝聚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藏书印是中国人发明并发扬光大的“文房雅玩”。历来藏书家无不好古敏求,多在自己的藏书上钤藏书印。藏书印一般钤在书前或书后,可钤在目录页或扉页的右下角,钤此印以示本人对此书曾有过收藏的历史,它的直接功用是易于分类和保管书籍。藏书印五花八门。从普通的名章,到书斋、书室、堂名印,金石书画鉴藏印、抒情言志印,甚至类似遗嘱的垂诫子孙印,风骨尽显,真、草、篆、隶,各体皆精。由此发展出进入版本鉴定行列的据印考订收藏源流,通过鉴别印章真伪、印泥年代及优劣。藏书印的鉴别已发展成版本研究的一大旁证。
藏书票,顾名思义也是用于藏书的图记(标志和装饰)。国际间通称为“EXLIBRIS”。一般带有“票主”即藏书主人或其斋室的名号,表示藏书所属的信物。是读书人展现读书生活,阐发读书意境,表达读书情趣,从而显示各自文化品位的微型标记。同样也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品,因其多为小型版画,故有“版画珍珠”、“纸上宝面”之雅称。
藏书票,起源与1470年的德国。在中国初见端倪,尚不足一个世纪,而真正有所普及则是近三十年的事。1984年在北京成立“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以来,不断有热心的艺术家积极参与,精心栽培,使其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加绚丽多彩,以至审美功能大大超过实用功能,相对独立为一种袖珍艺术收藏品。
三十年前,我有缘结识藏书票,但其时痴迷火花而对此未加关注,直至近十多年才真正迷上这楚楚可人的纸上蝴蝶,且神魂颠倒,爱入膏肓,先是从报刊收集图样、剪辑资料,继而投书力群、杨可扬、李平凡、彦涵等大师名家求教,幸得西安有傅恒学、何柳生等诸多师长提携,才得以与国内诸地同好朋友广为交流,日积月累,珍藏多多,其间,天地之阔、生命鲜活、迁想偶得、鱼雁传书、求知求美、寄情寄意,而书香飘逸、哲思流涌,那收不尽的美、悟不完的道,每每教人颤手颤心,欲仙欲醉。
现在展出的这些藏书票,只是为您打开了一扇了解、认识藏书票的小小窗口。希望您能通过这小小的窗口,从而步入藏书票的百花园中,采撷那属于您的书花一瓣。
也许我讲的太多了,还是让那一枚枚散发着幽香的藏书票自己来讲吧!
谨此呈奉,期翼博得您的宠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