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小杨的重庆图景

  • 展览时间:2017/01/20 — 2017/02/19754
  • 展览空间:星汇当代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日常生活,小杨


文:倪昆


小杨(杨-柯哈茨克),德国人,画家,2000年至今,生活工作于黄桷坪


2000年的重庆为剧变中的风景,高速行进中的建造,朝气躁动的人群,城与乡的混杂,现代和农耕生活的交集。黄桷坪是生活和物理形态的城乡结合部,只是在不断的城市扩容运动中,行政上它已被纳为主城区版图,画家小杨的画作题材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街区,和图像里市井生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在此找到出处或原型。


小杨在重庆最早的绘画中,其中一幅作品就是“我吃火锅(2000年)”,一个年轻老外的异国邂逅在身体和日常之间获得了最初的平衡。小杨的绘画是叙述性的,强调了情境情景,突出着风格表现。以社会行为调查的角度来发现和观察,而不设定针对行为景观的批判立场,为艺术家所选择或强调。呈现成为主体,风格性观看则成为重要的工作基础。


出现在小杨图像世界里的人物和场景大多活泼生动,亮艳鲜活,它是在场的描述,更是幽默的平视。文化或习俗的差异放大了艺术家攫取现实图像的能力,而两种文化现场之间的游移,在模糊和切换着真实或想像的边界之时,也在提示和记录着那些在时间流逝中正趋于消逝的当下日井。


事实上,随着日常琐事被升格为高尚艺术,一种更为广阔的基于全球性消费主义而生成的“未完成的现代性”之景观,在中心和边缘地区之间,正不断的在反复讨论中获得其合法性的存在基础。只是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中国艺术家而言,来自历史、身份、社会语境的强调在一贯的强化着表达的批判性立场的同时,趋于固化的功能主义,工具主义,或者说精英主义的自指循环已为常态,在此背景下重新阅读小杨们的工作,其价值不言而喻:虽然相对于更为激进的表达而言,不预设价值批判的讲述会造成诸多嫌疑,但是一个事实则是,艺术的排他性在此获得了极大的舒缓。更为直接的追问为,在我们当前这个被不断驯化的消费现场里,独立的批判表达,还真的存在吗?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