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书旂(1900-1957),20世纪最为杰出的花鸟画家之一,曾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其融西入中的艺术功力,成就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可谓中国艺术史上继任伯年、潘椒石之后,又一位举足轻重的花鸟画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赴美后,更是成为在美传播中国画的第一人,比张大千更早为美国观众熟知。或许,对于国内的艺术研究者和藏家而言,张书旂的名字并不陌生,然而,由于张书旂艺术生涯的后半段在美国度过,许多在美期间的珍贵作品和资料在国内难得一见,以致于许多研究和收藏者对于张书旂在美期间的活动、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将张书旂在美的作品、手稿等资料带回国内展览,对于推进国内张书旂的研究与收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钦哲艺术中心也正是以此为使命,持续推出一系列张书旂作品展,将这位艺术大师的成就,更为全面地呈现给国内艺术界和观众。
张书旂是刘海粟所创办的上海美专的首批毕业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在中国画坛颇负盛名,徐悲鸿赞其“欲与古人争一席地,,蔚为当代代表作家”,邀至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其时张书旂在苏浙沪一带的艺术圈中颇为活跃,与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吴作人、柳子谷 、许士骐、刘海粟、李毅士、艾中信、吴茀之等同侪切磋交游。张书旂对深得自然之趣的花鸟画十分偏爱,用心备至,他一面着意写生,师法造化,一面远习古人,近习诸家。从北宋赵昌、易元吉,五代黄筌、徐熙,明代陈洪绶,清代八大山人的花鸟绘画,到当时的海上名家吴昌硕、岭南画派及日本“朦胧体”等诸家作品,无不是张书旂的研习对象,而其中对张书旂影响最大的,当属小写意画风的代表任伯年。张书旂画风不仅继承了任伯年工实结合、简练传神的小写意风格,其气韵贯通、自然流畅的线条工夫,也丝毫不输前人,其艺术成就得到了当时国内画界的一致赞叹。也正因如此,张书旂才在1940年接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为美国罗斯福总统绘制国礼。在战火纷飞,不时遭到日军狂轰滥炸的重庆,张书旂画下了一百只翎羽生动、形态各异、在橄榄枝周围环绕纷飞的和平鸽,这幅“百鸽图”最终成为中美两国友谊与和平的历史见证,由蒋介石题词、罗家伦题诗,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成为悬挂于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后被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收藏,而张书旂的艺术外交之旅,也由此展开。
张书旂赠予美国总统画作的新闻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中美两国艺术文化界及政界的关注。1941年,张书旂被任命为艺术专员和亲善大使,赴美开展增进中美友好关系的系列艺术活动,他带着他的四百余幅作品抵达旧金山。随后,张书旂在美国各地演讲、举办画展,讲述中国人民在战火中的艰辛与不屈,为抗战募集资金。后因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原定一年的行程返程无期,张书旂不得已滞留美国,与国内的家人失去联系。滞留美国的五年期间,张书旂坚守使命,先后在旧金山狄扬博物馆、洛杉矶博物馆、西雅图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以及加拿大皇家艺术馆等北美著名展馆举办个展二十余次,他每于画展现场挥毫点染,其流畅传神的画艺常常惊艳全场,使得中国艺术的美丽优雅赢得了外国人的赞叹。
本次展览的两幅小品《莲池翠鸟》和《樱花和鸣》是来自美国著名的赫什霍恩家族(美国国会山庄附近有Hirschorn Museum)的Patricia Hirschorn 收藏,属于张书旂现场挥写。张书旂通过画笔所展现的美好,是对于残酷战争的无声抗议,据国民政府统计,其赴美期间向中国汇入筹款达43万美元之多,用于支援中国抗战,可谓壮举。1946年,圆满完成文化艺术交流和外交任务的张书旂返回中国,才得知有数位亲人已于战乱中离世,因时局动荡,张书旂婉拒了包括杭州国立艺专校长在内的数所院校的职位邀请,于三年后再赴美国,这成为张书旂艺术创作的新起点。
张书旂原本就因其花鸟画闻名,其笔下花鸟鲜活灵动、生趣盎然,其师吕凤子曾评其画为:“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流畅的线条功底,造就了作品中真气丰沛、栩栩如生的神韵。而赴美后,张书旂所定居的加州地区自然和鸟类资源丰富,张书旂的画中开始出现许多加州的花卉与动物,如珠颈斑鹑、百合、红木林以及美国人喜爱的白头鹰等。而在媒材使用上,张书旂原本不拘一格,他特好使用白粉,以创造特殊的画面效果,对于这种难以掌控的媒材,很多画家的态度是慎用,但张书旂却能够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自然融和,为作品增添一种雅洁恬静的意味。而赴美后,他更是进一步拓展了所用颜料和画纸种类,他在画中融合使用在美国购得的水粉,使得画面具有更加明亮的色调,同时,他也使用多种色调和质地的美国画纸和纸板, 这使得他的画作形成了一种融中入西、并且具有更加鲜明现代意味的特殊风格,广受西方观众和藏家的欢迎,他开始参加西方艺术家协会的多项活动,并获得了包括1956年大赛水彩头等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张书旂在美期间的创作和艺术活动,不止是其个人创作生涯的开拓与转折,更是中国画在美传播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不管是对于其个人艺术成就的评判,还是对于中国画在美发展史的研究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此,从2012年起,蒙张书旂先生美国家属及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钦哲艺术中心就开始积极参与将张书旂美国作品带回国内展出的一系列活动。于2012年参与了浙江美术馆《张书旂作品展》的筹备工作,并与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合作共同促成张书旂作品一百件进入浙江美术馆馆藏;2014年,钦哲艺术中心再次访问加州,在斯坦福大学拜访张书旂之子张少书教授,商谈张书旂作品再次归国展览事宜以及《张书旂全集》的出版意向,并于2015年于钦哲艺术中心再次举办张书旂作品展。而本次钦哲2016年张书旂作品展,作为第十九届(2016)西湖艺术博览会外围展,展出作品除两幅卡纸小品外全部由张书旂美国家属提供,主要为张书旂在美期间以卡纸创作的作品、部分手稿以及少量大幅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钦哲艺术中心在短短数年内持续举办张书旂系列作品展,旨在增进国内艺术界对于张书旂在美艺术创作活动的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和研究张这位大师的艺术成就。与此相应,钦哲艺术中心参与策划,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书旂全集》,也将于2017年进入编纂阶段,并于2018年出版发行。
张书旂之于中美文化艺术交流具有深远影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言,在张书旂的画作里“人们可以看到自信、平静与坚忍。但同时也存在着美,古老中国的美,这样的美仍存在于中国人的永恒灵魂中。”胡适也曾称赞张书旂“充分体会到对于更广阔世界产生艺术影响的重要性……绝不仅是中国绘画正典传统的模仿者,他的作品展示出他对于细节精确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勇敢的实验精神。”林语堂称其作品“如同一位大师级诗人掷出的华丽诗行”。上世纪40年代,张书旂就曾充满乐观地预言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即将不断加深地相互融合,而今,他的预言已然日渐成为现实,而他本人的创作与探索,正为此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此艺术盛会之际,我们谨以此展,纪念这位引领中国画走向世界的先驱。
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