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文联 承办: 韦俊平画国画
俊平现在是毫无遮掩的画国画了,这是他个人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人之才能,多种多样,人之去处,四通八达,丝毫没有铁律的规制。对他的要求,大抵只有一个,那就是干得好,其作品、才气让人服膺!当然自娱自乐,跳广场舞,另当别论,我这里只以专业论道。在这个道上,俊平无疑是专业的!
俊平没读过一天国画科班,哪来专业?这不,陋习俗见就这么来了!人家从哪进补进修,你管得着吗,徐悲鸿、林风眠、叶浅予、李可染进过哪家国画院国画系呀。所以好多习见陋识,只要回到常识,一切迎刃而解。
在通常认识中,俊平是水彩画家,有成就,有名气,但他也一度随黄格胜先生学画,于公于私,与国画的一茬朋友也就关系处得很近,加上水彩水墨本性相通,随众外出写生中,手痒心动,纸上图画也就慢慢写成了水墨,与水彩相得益彰,互不耽误。
西画家入国画,长处是构图和造型能力,尤其写生,此优点更甚;短处是笔性和对熟纸的掌握。俊平之画,见笔见性,好像底色染的就是国画。我见过太多的西画家画国画,笔笔相隔,就如过去唱戏行讲的:老天爷没赏他这碗饭。没得老天爷赏到这碗饭的,当然也包括专业科班的一茬人,天才这东西,无疆界,无码头。在俊平这里:西画的养份进了国画,国画的笔性墨气又画得好看,一派自如的状态。在我眼里,俊平就是国画家,有吃这碗饭的本钱!若假以时日,再画个五十刀纸,在高手与造化间,心灵眼计,一定可再入佳境。
油画家靳之林先生讲:画油画的一定要看点国画,画点国画;但国画的倒不一定要看或画油画。这不光是靳先生的个人发现,也实在是洋画界多年来的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所以历史上好多油画大家都有取法写意、兼擅国画的取向。有的做到兼擅,取其营养而已;有的干脆就是国画家,画得一手好国画,丝毫没有跨界、身份规制的介意。世上本无路,走多了就踩出了路。
对俊平画国画,俊平是国画家,一切取决于他的作品和未来之成果,也一切取常态观之,人之天才产生于兴趣,看人脸色,度时趋利都不是兴趣。还是讲回来,画画这东西,是人性之事业,一切随人性来生长,长出好花好果实是硬道理,其它都不是事儿。故何时不再有跨界的惊讶和画种的身份俗见,时代就进了一步。每年秋天亚洲艺术盛会“ART TAIPEI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今年将如期在台北世贸一馆盛大登场,作为亚洲举行时间最长的一个艺博会,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显得更具东方现代美学气质。经过多年努力,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已经逐渐成为亚洲艺术汇流平台角色,今年进一步联手“亚太画廊联盟”合作,期望透过区域经济整合,扩大亚太艺术市场,同时结合来自欧美的画廊与收藏家参与,打造深具亚洲特色的一流国际艺术盛会。
此次华府艺术空间将为各位观众带来七位风格各异的艺术家作品,蔡广斌善用墨,他以水墨做大肆晕染,使“有墨无笔”的手法突破了传统山墨的拘囿;董重凭借重叠而有变化的“拟人化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何振华笔下的“人物”表情丰富、刻画细腻,每根线条都彰显出深厚的水墨功力,所绘题材结合了别具特色的想象;计文于是个玩笑专家,依靠文字使笑话不断翻新,创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组合;南方用始终保有的童心,创作了富有生气的趣味和色彩画面;沈琦为人宁静淡泊,专志绘画艺术,领悟发掘传统工笔的精髓,表现出现代式的古典情节,自成一体;王天德善用火,他拿香火在皮纸上炙烫,替代了毛笔在纸上皴擦晕染,破坏表面的同时又呈现出传统的山水画面,这种二次创作的手法,使作品犹如凤凰浴火重得新生,也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焚的象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