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英文Sketch或者Drawing,原义是草图、略图的意思。这一美术概念虽源于西方绘画体系,但在欧洲,长时间以来它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存在,而是艺术家们开始正式的创作之前进行的习作、草图或者局部研究。大约在14世纪末,素描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得到重视。17世纪意大利的卡拉奇兄弟将风景素描推到了一个高峰,确立了以古希腊、罗马雕像为标准的理想化学院艺术训练纲领,因此开创了西方学院艺术教学的先河。到了20世纪,素描的草图功能大大减弱,逐渐成为完全意义上独立的画种。并且在民国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素描艺术也为中国人所认知。新中国成立后,基于中国与前苏联特殊的友好关系,前苏联的教育体系也作为即定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进行了广泛地推广,由于契斯恰柯夫教学法有着一整套严密、系统的造型训练方法,因而对中国现代素描的发展和快速提升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近六十年里,素描艺术不仅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同时影响深远。时至今日,素描仍作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基础性教学项目而被看作重中之重,素描艺术依然被许多艺术家视为当代美术观念一个重要的承载方式。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素描教学以教研室形式设计分段式素描教学:低年级为基础素描,从素描基础知识与技能入手,以专题和综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审美洞察力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主要通过课程训练来强化学生敏锐的造型捕捉能力与控制能力。同时也注意保护和引导有特别天赋和不按“常规”出牌的学生,尽量保留他们的绘画个性,不搞一刀切。高年级开设表现性素描,课程强调素描的独立性与审美价值,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客观对象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多种表现手法的训练,譬如综合性素描、素描与视觉表达,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造型语言的形成。
进入新世纪后,素描艺术已经在当代文化观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与要求。而当代文化和艺术观念对于素描的作用以及在素描中的反映,使人看到了素描的多种面貌与可能性。当代艺术的各类艺术实践、教学实践以及其间夹杂的观念、思潮,无疑也是学院及素描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美术学院的都在努力从学理上探究素描在当代文化背景中的新的可能性。其实无论中外,他们都在力图建立新的素描原点和方法性的实践,使素描的“教学”与素描的“创作”联系了起来,使施教的学理和教育的目标联系了起来。今天我们在此举办的展览,实际上是希望展进行一次讨论,从素描的功能、目的、观念、方法全方面的展开,从而实实在在地推动我们新一轮教学改革实践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