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人类不同文明的交汇互鉴与融合,构成巨大的回响,既在历史的时空中穿行,也在今日的世界里激荡。
倾听文明的回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领略和感受文化创造的源起与流传,思考文化创新的成因与真谛;倾听文明的回响,更让我们在当代文化的创新与创造中尊重文化历史的价值,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取用丰富的资源,焕发充沛的精神动力。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视觉艺术的领域探寻文明交融的脉络,有助于形成创造上的古今对话,推动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创新的认知。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同文明在这里的交融,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引发了“敦煌学”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艺术家对敦煌艺术的发现,开启了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佳话。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艺术家或前往敦煌,作艺术的“朝圣”,吸收和借鉴敦煌艺术的精华;或遥想敦煌,作心灵的向往,在创作中接续敦煌艺术的文脉。艺术家在敦煌石窟临摹之际的虔心面壁,不仅研摩了敦煌艺术的宏阔气度和精美造型,在形式风格上再现了敦煌壁画的神采真身,也透溢出在意韵上感受敦煌壁画的精彩手笔。这些贯注了艺术家情感与才华的“摹本”,具有重现经典与转换创造的双重价值。展览邀请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在精神内涵上与敦煌艺术、丝绸之路主题相接,在古老的母题中注入了新的时代观念与文化意涵,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形态和个性的语言体现出向文明的致敬,展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探索。
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相接,作为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研制和生产的瓷器曾通过丝绸之路远布世界,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今天,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弘扬陶瓷文化传统,推动陶瓷艺术创新,振兴陶瓷产业,与中央美术学院形成了战略合作。值此“陶溪川艺术周”举办之际,我们高兴地联合主办“文明的回响·致敦煌”展览,借助陶溪川美术馆这个新型的综合艺术平台,形成古今并置、融通视观的展览结构,以期提示传统文化资源对当代艺术创造的启发与支持,共同续写丝绸之路艺术新的篇章。
《文明的回响·致敦煌》大型展览共分为三个板块,分别名为西出阳关、乐舞霓裳、丝路新象。展览囊括了两部分的作品,一部分是以老一辈艺术家对敦煌艺术的临摹作品为主,是先辈们长期与古代经典对话、启悟所展现出的艺术神韵;另一部分是以敦煌为历史经验的当代艺术创作,包括中国画、油画、书法、水彩、视频、摄影、雕塑、实验艺术、服饰等等,是今天艺术家们对丝绸之路丰富内涵的再认识,也展示了当今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和时代发展的文化气魄。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