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批评家,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过国画特别是工笔画领域的创作现状,因为这类创作往往被打上了传统和保守的标签,但是,我也深知世界是复杂的,生命是丰富的,多元化是当代艺术的正常生态,自由和平等更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价值观。当我在当代艺术越来越观念化的道路上飞奔,偶尔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沈益群的工笔茶花作品时,我油然产生如品佳茗的惬意。
花,人见人爱,中西画家都喜欢画花。画花,在国画中属于“花鸟画”,在西画中则算作“静物画”。在西方传统绘画中,静物画中的花卉通常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花枝。在中国的花鸟画中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鲜活的自然生命,这类作品即使是“折枝”小品,画面上也呈现出花如欲语、蜂戏蝉鸣的勃勃生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在中国人眼里,花和鸟均是与人通情同性的生命存在。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花鸟画中得到了形象化的体现。由于“儒道互补”的文化构成特性,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仅获得了人的品格和性情,而且具有了人间的贵贱和尊卑。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松竹梅合名“岁寒三友”,更有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这些植物花卉被注入了人类超凡脱俗的道德和精神品质。
沈益群的工笔荷花作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观念,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品格。也就是说,他画中的荷花既具有高洁清雅的人格象征寓意,又带有自然生命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他借鉴了摄影的取景和构图法则,用特写式的视角突出描绘荷花和荷叶的局部,乃至将叶片和花瓣的经脉一丝不苟的勾勒出来。他抛弃了随类赋彩式的再现性色彩,而采用主观化的色彩处理方式,因此他画中的荷叶常常呈现出粉红和浅蓝色状态。沈益群的工笔画显示出宁静的创作心态和细致的创作作风,在这个喧嚣躁杂的世界,这些静谧的荷花作品给我们带来恬淡清新的审美享受。
- 标签:
- 工笔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