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在车站的愚人船 -- 刘玗个展

  • 展览时间:2016/07/15 — 2016/09/112155
  • 展览空间:关渡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愚人船」是一个文学词语,出现于塞巴斯蒂安·布兰特于1494年创作的「愚人船」,书中描写一只漂泊大船上载着111个愚人,船中每一个人代表一种世俗性格或社会弊病,是当时社会有名的讽刺小说。


然而,愚人船是确实存在过的。


在十五世纪,愚人船载着那些神经错乱的乘客从一个城镇航行到另一个城镇,疯人因此便过着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城镇将他们驱逐出去,他们准许在空旷的农村流浪,在德国尤为常见。水域与航行指引了最未知的命运,千支百叉的江河与茫茫无际的大海成了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


台北车站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不曾久留的交通枢纽,一个移动的节点。但在另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面向(或选择不看见),这里聚集了两百多名自愿亦非自愿被社会制度流放的流浪者,含括无工作的人、身心障碍的人、或我们称之有精神疾病的人,台北车站像一艘愚人船一样承载了这些被社会排除在外的人们,几十年的时间下来已经成为了具有结构的群体,他们有分工,有位阶,有社群,甚至有历史,在不同时代以各种形式与文明共存。


我从2014年底开始接触那些在社会藩篱之外的族群 : 我们称之为流浪汉的人们。从2014年底我着手许多与之有关的计画,但诚实的说零零落落的没有一个能够完成,因为现实条件总是溢出我所想像之外太多。从一开始跟踪住家附近的一位流浪汉,并每日进行一些书写。透过观察北市的流浪汉来绘制台北市流浪地图与分布关系,也曾参与过民间团体芒草心的志工活动,以理解民间采取何种援助姿态介入游民社会。一边进行流浪汉人像速写绘制一边采集更多人物故事的资讯,最后一连串的过程将我引领到台北车站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公共空间。


随着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时间越久,车站的空间的属性开始转变成另一个样子,我也这个小社会建立了人脉。慢慢的我也发现,愚人船乘载的并不是各种被社会制度流放的重病患者,它乘载的只不过是某种被二元价值判断所划分的意识形态。或者更诚实的说,你我都坐上了一艘巨大的愚人船。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