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有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
现,有再现方式与表现方式。
骆根兴的色粉写生作品体现了“看”的深度和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而对艺术家来说,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观看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信手拈来的作品中,骆根兴摒弃了先验的眼光,使自己的视觉经验和思维惯性处于“归零”的状态,然后去“澄怀观道”。熟悉他大型主题性油画的观众可能会在他的这些画前感到“陌生”,习惯于从“像”与“不像”或“美”与“不美”的层面去理解绘画的观众也可能会感到“费解”,但这正是他刻意追求的“看”的效果。他的画不再给出“像什么”的模拟式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画面提出问题,给出引发观赏与思索的多样选择。他的“看”以客观视角为出发点,强化了主观视角的主动和鲜活,观看方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观念意味和人文因素。这种“看”常人之未见的视角和能力,不仅给人们视觉上带来直观的“新”与“变”,而且开启了一扇同心灵沟通与对话的窗户,使作品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平凡事物的独特理解。
骆根兴的色粉写生作品体现了“现”的高度和深度。对于一位常年从事主旋律军事历史题材创作的画家,多年养成的“叙述性”结构和“再现性”造型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已然成为个人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骆根兴不满于驾轻就熟的“套路”,在“现”的题材和方式上另辟蹊径。在这些别创一格的作品中,他将“记录”发现的欲望放在首位,凸现及时的灵感,注重情感的抒发。他的绘画不是在“寻找”或“再现”对象,而是从对象中“探究”问题或“表现”体悟。随行随画的图像“散”记,是对主题性的有意消解;“神遇而迹化”的挥洒涂抹,尽显发现的意义和价值。自在自由、返璞归真、小中见大是这批作品给人的突出印象,其中不乏“迁想妙得”“中得心源”的观念滋养,写意的“心性”表达和精神性的语境追求,是一种融合画家阅历、修为、气质与境界的综合呈现。
中国有句古语,叫眼见为实。但对于艺术家来说,眼见不只是一种可能的真实,还存在许多不同的可能,眼中之象不等与心中之象,而心中之象转换成腕底之象,亦存在万千气象……这或许就是骆根兴这批色粉写生的魅力之所在。
- 标签:
- 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