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作人在西方学习的时候,被西方承认为一流画家,他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获得桂冠生称号,并且在学生时代有自己的独立画室和免费的绘画材料。展览一方面显示吴作人在西方的学习中已经达到了当时西方绘画技能的最好成绩,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他不局限于西方油画传统、试图创造自我风格的端倪,由此让观众意识到吴作人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的艺术家在西方进行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对后来中国艺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来,中国实现自我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并不等同于西化(向西方求取真理)。西方发达的原因并不是它拥有优越于中国的传统,而在于西方用“反传统”的“大继承”率先完成了现代化。然而,这种与反传统的现代化相关而非与传统相关的发达,却被相对落后的国家看成是“西方文化”或“西学”,这个问题意识的混淆对于目前尚处于后发展地位的国家和民族依旧存在。现在如果想要辨析这个问题,吴作人的个案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切口。这个从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一直到90年代的实验,几乎经历了整个20世纪,而吴作人的艺术就是这个实验留下的一道痕迹,是一个时代的探索和积累。因为吴作人民国时期的艺术起点和重要的选择皆与上海有关,因此选择此题目又与上海的地方文化构成特殊的情境关系。通过这个展览力求对民国时期的吴作人和他的时代做出清晰和明确的展现。
“西学·西行——早期吴作人(1927-1949)”展现了吴作人在经历了“学西方”之后,回归中国,追求复兴,走中国自己的文化道路。吴作人寻找传统选取的是敦煌之路,在40年代两次西行,超越了他从西方习得的纯熟的油画技巧和造型风格,而确立了与中国古代的敦煌一脉相承、不同于西洋的民族气派的油画,再进一步探索用水墨的民族绘画方法来展现人生的追求和现实的表现的新方向,这一点为后来的“新中国画”的确立做了充分地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创造出独特的有自我风格的国画。因此,吴作人的艺术就是一个时代的探索和积累。
此次展览共展出吴作人作品100余件,内容涉及他的油画、素描、速写、国画、水彩和历史照片。展览整体三分两段。“西学”展现的是吴作人青年时代在欧洲所经历的精神洗礼,“西行”展示了吴作人脱超西方,创造出独特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油画。无论从历史意义和作品的连贯性来讲,都是非常罕见的、是值得仔细观看的珍贵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