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馆“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

836 发布时间    2017-12-13 20:54


置身啾啾鸟鸣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久居喧嚣城市,是否渴望大自然的音符?让我们去浙江自然博物馆“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赴一场自然之约吧。淘艺数据负责本次展览的票务服务。


这个冬天,浙江自然博物馆推出一个创新的展览——鸟类鸣声行为展


“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是国内第一个以鸟声为专题的展览。鸟鸣声悦耳动听,其背后的生物学意义令人着迷:鸣声是鸟类的语言,引吭高歌或窃窃私语时,它们的喜怒哀乐是什么?鸟类学其他鸟的叫声有什么作用?鸟类的鸣声也有“方言”? 这些问题在展览中能找到答案,但答案也未必唯一,有些问题或许科学家也不能完全解答。


“展览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存在诸多挑战”,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介绍,展览是该馆和台湾生态录音师共同策划的。从清晨的大兴安岭、夜幕下的热带雨林、孤悬海外的兰屿小岛、群山深处的雅安沟谷等处采集大量鸟类鸣声素材,精心挑选和调制,带领观众品赏探寻自然美声。通过展览向公众揭示鸣声行为背后的秘密,唤起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可听 可看 可玩:自然 艺术 科技


这个体验式展览,将自然、艺术和科技相结合。在展厅,不仅可以聆听多样的鸟类鸣声,跟着展板探寻它们为何而鸣,欣赏鸟类科学绘画,还可以自己动手创作鸟声音乐。


展览展示的是从历时15年野外采集的数万段多种多样鸟类鸣声素材中精心选取的106种鸟类的238段鸣声,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人们可以聆听美妙的鸣声。


如何在1000平方米的展厅中,同时展示众多鸟鸣,又如何有效降低噪音干扰,让观众获得最佳体验,曾经让主创人员头疼不已。经过多种方案比选,选择了便捷、少干扰的头戴式有线耳机。观众可以戴起耳机,沉浸在鸟儿对话的世界。为了更好地烘托展厅气氛,还特意营造了声音隧道。


如果是对音质苛求的人士,为了最佳体验效果,可带上自己的耳机前来观展。在重要展项上为观众耳机预留插孔,可体会独家体验乐趣。


在展厅还可以看到18幅科学绘画大师曾孝濂的鸟类绘画;还有国内首发的鸟类VR纪录片,戴上VR头盔,与鸟类来个近距离接触。


展览为爱动手的观众准备了好玩的游戏。“模仿秀”——有些鸟类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其他鸟类或动物的声音。展览设计了游戏平台,观众可以与鸟儿同台竞技。自动评分系统会模仿评分,看看像不像原声。在了解鸟类鸣叫行为的丰富含义,听了这么多奇妙的鸟声后,是不是想把鸟声带回家?“我是作曲家”项目准备好了数十种鸟类鸣声,动手选择自己中意的鸟鸣,再配上不同的背景音,谱成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乐曲,可下载当作手机铃声。


专业导赏员现场解读


鸟类鸣声行为有何意义?对你来说是不是很陌生?别担心,博物馆邀请了特别的志愿者担任专业导赏员。来自浙江野鸟会和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甚至上海、江苏的导赏员,有的是有着十多年观鸟经历的国内观鸟界大咖,有的是杰出的鸟类摄影师,有的是入了观鸟圈的发烧友。他们会在每个节假日在展览现场悉心解读,你可以与他们交流自然观察带给他们的愉悦,说不定从此你也走上观鸟之路。


带得走的除了乐曲,还有文创


对这些天籁的留恋不舍之情,如果自制乐曲难以舒缓,还有文创产品。为展览量身订制的文创产品在鸟声展的机器人文创商店上首发。将科学绘画、科普知识、悦耳鸣声和产品的实用性结合,即使离开展区,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再次体验到与文创产品上的鸟相匹配的鸣声。


讲座+实践的配套活动,让我们“走起”


从展览之初台湾鸟类录音师的科普讲座,到展览中期的专题讲座“当鸟声遇上音乐,会是怎样的奇妙感受”,以及展览后期鸟声录制经验分享的讲授和实践,展览丰富的配套活动让我们“走起”。


专业人员及资深观鸟人士引导的寻觅天籁之声野外观鸟科普活动,将会来到植物园和湿地公园;而博物馆里的科普DIY,科教老师带领孩子们每周末了解鸟类科普知识,做小鸟相框,手绘储蓄罐。


这个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的 “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已于12月1日开展,至明年的3月4日结束。展期结束后,还将考虑赴北京、江苏等地巡展。


《中国文物报》2017年12月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