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时间的样子”

16669 来源: 淘艺     作者:王波    2016-03-18 10:17


作品1.《木相 No.1》

26.1x19.4x7.8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1》侧面


    2016年2月11日,LIGO的科学家们通过双黑洞的碰撞融合,首次观测到了引力波。在双黑洞融合事件中,产生了极强的引力场,它呈现出高度非线性的形态,证实了“引力即是时空的几何弯曲”这一理论。这是物理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将引发人类哲学认知与个体判断的重大改变。爱因斯坦的百年预言获得了一次实验验证,王波的时间畅想也平添了一重真实的比喻。


作品2.《木相 No.2》

38.2x19.5x9.8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2》侧面


    去年夏天,王波买了一棵树,一棵完完整整、被当作木料伐下的樟树。树木生长的自然形态,在变成木料之后,少了一分具体,多了一分抽象;它既是时间改造生命的痕迹,又是生命建设时间的记录。王波觉得这很有意思,而且与他长期关注的“时间”主题是一致的。


作品3.《木相 No.3》

21.8x28x8.8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3》侧面


    前几年,他便在原木的横截面上涂抹粘贴,做过一批大大小小的“木头画”。这个想要把握时间形态的作品计划,在丙申新年之际,在一棵树的木料中生长变换,结合王波收集的旧照片、旧报纸等其他材料,衍生出若干系列,循序渐进,情理所致。


作品4.《木相 No.4》

26.5x33.9x11.2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4》 侧面


    “木上之上”系列延续了之前“木头画”的基本样式,裁取樟树木料主干断面,保留木心木皮的原貌,直接在年轮之上刻画形象。凭着一个艺术家的敏感,王波眼中的岁月是有形象的。消失的眼睛或鲜艳的黑影,都是他对时间的比喻。


作品5.《木相 No.5》

26.5x31.2x10.5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5》侧面


    这个系列的作品,保留了一段木头的厚度、分量和一部分年轮的纹理,甚至还有它的香气。王波说,他总能在年轮中看到种种属于记忆的画面,这便是他对时间的印象。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明亮色彩,为王波的想象赋形;反复出现的手和脸的形象,有童话与诗的意味。


作品6.《木相 No.6》

25.2x36.8x9.3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6》侧面


    时间与空间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实验可以观测时空的形态,艺术也能窥见时空的样貌。在“木相”系列中,王波引入了别人生活的图像,作为时空截面的见证。他在反复制作的基底上,模模糊糊地画下他收集来的旧照片。


作品7.《木相 No.7》

21.3x29.2x10.5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7》 侧面


    不知名者不知名的生命片断,是王波的时间印象所包含的种种平行叙事;它们的细节无关紧要,它们的存在已是足够的提示。在这些看似点睛、实为背景的图像之下,才是王波塑造的第二重时空之形。


作品8.《木相 No.8》

32x32x14.5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8》侧面


他在木头上涂满设计好的色彩,然后一遍一遍地涂白,直到几十遍之多。在半透明白的覆盖与矫正下,缤纷的色彩层层减弱,王波最终刻画出他内心的时间感。他制作的时间,从形象走向了抽象。与上一个系列不同的是,王波在木块的所有切面上涂色,所有的表面都成了画面。

作品9.《木相 No.9》

28.1x34.8x11.3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9》侧面


王波的时间感不能脱离空间,这个系列也探索了木头本身的体积,所能穿透与被穿透的空间。他在木板上开门开窗,却又把开出的木料钉在门窗边,时空的样子是如此确定。在木头的开口与粘合之间,观察的视线被引导着不断弯曲,竟然印证了时空自身不停歇的运动。


作品10.《木相 No.10》

35.6x26x14.2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10》 侧面


    运动总会留下轨迹。王波在制作“木相系列”的过程中,一遍遍的刷白,有时会漏出一根线。这根线透出底层的颜色,将前两个系列中的形象与叙事彻底抽象,是线性运动最简洁的形态。于是,他把这样的画面独立出来,变成“一棵树”的第三种时间。


作品11.《木相 No.11》

25.1x30.8x11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11》 侧面


    一条线取消了照片的引用,侧重于传递更纯粹的时间感。如果有三条不同的线,则可连缀成一条多变的长线,或者相互平行,组成一套并列的时空,演绎更丰富的运动形态。


作品12.《木相 No.12》

33.6x33.3x14.9cm 木板丙烯  2015

《木相 No.12》侧面


    时空的运动,是因为物体的运动;记忆的变化,是因为生活的变化。从局部看,变动是线性的,王波的“一条线系列”就是对时间的微观描述。只有瞬间包含永恒,但他也知道,唯有在不断重复的回忆过程中,才能理解瞬间的微妙。


作品13.《花火 No.1》

120x120cm 木板丙烯  2015


作品14.《花火 No.2》

89.5x80cm 木板丙烯  2015


    照片的基本语言依然是图像,报纸就不同了,它是文字符号的载体。文字符号是最有规律、最规范化的抽象图像。当照片被抽象成一条线之后,文字让王波找到了不一样的视觉境界。他打开自己收集的报纸合订本,开始涂色,与前两个系列的第一步相同。


作品15.《两条线的记忆》

60x50cm 木板丙烯  2015

《两条线的记忆》 侧面


    一张报纸是许多不同事件的并置,也可以被看成是多重时间的平行存在。王波对每一个微观时间的探讨,汇集到这些报纸合订本上,便构成了观看时间的宏观视野。把报纸整张涂色后,王波继续涂白,寻找不同瞬间的相通之处。


作品16.《三条线的记忆》

21x46.5cm 纸本丙烯  2015


作品17.《三条线的记忆》

100x80cm 木板丙烯  2015


    最终,王波把整张报纸完全涂白,回到了时间的起点。在细微处,时间线性发展;但是放眼全局,时间不仅是弯曲的,更是轮回。时间的样子,就是人生的样子。


作品18.《一条线的记忆 No.1》

60x50cm 木板丙烯  2015


作品19.《一条线的记忆 No.2 》

80x60cm 木板丙烯  2015


作品20.《一条线的记忆 No.3 》

80x60cm 木板丙烯  2015


作品21.《一条线的记忆 No.4 》

61x114x6cm 木板丙烯  2015



王波



王波,男。

1985年生于陕西。

2006—2010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个展

2015年   为自己疏漏万物向时间致歉,ISGO Gallery, 上海

2014年   涂绘日记,艺米空间,北京

2011年   亲亲,和风艺术空间 西安纺织城艺术区,西安

2010年   诠释—间,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西安


群展

2016年 暖房,黒桥苗圃艺术区,北京

2015年 “不陌生”跨界艺术设计展,唐镇文化创艺中心,上海

2015年 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既五周年庆 农业展览馆 北京

2015年 空间之间展览 怡盛空间/上舍空间 北京

2015年 五五二十五展览 上海tata咖啡  上海

2014年 第五界新星星艺术节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14年 艺术澳门艺术博览会青年100新锐艺术家展 澳门威尼斯人会展中心 澳门

2014年 欣ž晋展览,库帛žH画廊,北京

2014年 额滴神呐公共艺术项目,黑桥Action空间,北京

2013年 游与艺精品巡展,三亚今日艺术汇,三亚

2013年 我们自画像展览,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3年 独立品格提名展,大河湾美术馆,北京

2013年 游与艺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2年 宋庄艺术节艺术家群展,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2年 关注孤独症儿童作品展览,国际鲜花港,北京

2010年 当代大学生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0年 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西部美术馆,西安

2009年 未来之星展览,西安

2008年 度学生作品展获2等奖均被西部美术馆收藏,西安

2007年 度油画系作品展获学院3等奖,西部美术馆,西安

2006年 学院之光全国美术类院校作品展,西安


公共收藏:  

今日美术馆、西安西部美术馆、宋庄美术馆、观想艺术中心


获奖 :

游与艺提名展获铜奖,今日美术馆。

独立品格提名展获优秀奖,大河湾美术馆。


数字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