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忠个展

  • 展览时间:2015/03/25 — 2015/04/09418
  • 展览空间:嘉木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大病缠身,每周要去医院作三次透析。躺在透析病床时,常有纷杂思绪萦绕,今撮记数则,不揣冒昧,以飨诸友.

    一位先贤曾说:艺术有高低之分,高者多蕴含哲理。如乐圣贝多芬之《命运》交响乐。

    雕塑艺术亦是如此。

    如:米开朗基罗的《奴隶》:生命充满活力时常被束缚困扰,生命衰竭濒死时却无羁平静。这无疑是米开朗基罗时代的生存体验的哲学凝结。

    罗丹的《思想者》:是罗丹对时代发展的哲学困惑。思想是在困惑中的成长强大的。

    布德尔的《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对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赞美。看似唯美,实为对蒸汽机时期的人文“盲点”——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的呼唤。

    马约尔的《河流》:河流常常是它的流域民族文明的发源和传播的血液。马约尔以母性壮硕的躯体,展示了它的载体大地厚德载物的丰腴。

    米开朗基罗终生保留在他的工作室中,唯一的雕塑作品是《胜利》。

    作品中,青年的征服者胜利后的惶惑和左盼右顾,老年的被征服者失败后的不甘心和无可奈何。大师所有的人生和艺术的纠结,传统与创新的矛盾,新旧思想冲突,都雕琢在石头的形象中了。这不啻是大师的心路的自雕像,也是人类文明史发展哲理的写照。

    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字之父”毕德格拉斯曾说:“世界是由数字组成的”。2000多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终于以数字构成了令人惊异虚拟世界。

    一位在高等学府任教的雕塑家告诉我,他已三年没用泥塑造作品了。三年的雕塑作品全是用电脑设计的。数码相机,计算机,3D打印机,可以复制出你设计的立体的雕塑作品。

    计算机加3D打印机能做出“超级写实”或奇异怪幻超越思维的 “抽象”雕塑作品。同时雕塑家也失去了塑泥在手中得创作激动的塑痕和由此而产生的审美快感。

    有得必有失,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在不断地“得”和“失”中,向前走去。这就是人类的文化“传统”真是的概念含义。“传统”不是静止的,吸纳和扬弃,使它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变为常。”是说:变化是永恒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着,聪明的人应随之改变,不断地强化自己。

    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校校长格罗皮乌斯曾说过:“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与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发现了永恒的美,他一定会陷入模仿和停止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不断推动人们前进。”

    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曾对人们醉心于用新兴的科技占领财富,忽视心灵的培养。将人们引上贪财、自私、愚昧的道路,进行过批判。他认为:物质的丰富并不必然促成文明自低向高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文艺界不良现象恍惚被诗人雪莱言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迹象展现了,人们对艺术的沉思,使人们灵魂震撼、净化。因为人们渐渐觉悟到物质创造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存和精神开拓一个纯净的空间。

    看《中国青铜器》画集,奇谲神秘的青铜器使我想起,我曾写过的几句话:“地球是太空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它负载的人类文明,无比灿烂辉煌。华夏神州的历史文明,是人类辉煌灿烂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元素。它的缺失和漫漶将是人类文明史的不可弥补的断裂和遗憾。”

    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设施的兴建,和以一味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模仿。更重要的是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梳耙整理,扬弃、吸纳。构建与我们泱泱大国丰厚的文化相称的多元文化。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没有长期的积淀和自由地探索,是不行的。

    人类文化原本就是多元的。就像大自然中有森林,草原,大海,沙漠,高山,河流诸多元素构成或壮丽,或清幽,或深邃,或寂寥,或空旷,或辽阔……美不胜收的景观。艺术也不可能游离于此理之外。单一即意味着不丰富 ,不丰富,就不可能厚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的多元化的形象比喻。虽然当年“阶级斗争”的” 杀毒剂”曾使“百花凋谢,百家喑哑”。历史证明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论是过去,现在,将来,依然是文化繁荣的良方。

    人们心灵的深处都喜爱“大方”,“大度”,“大气”这些词汇暗示的审美心理核心就是“包容”。

    “有容乃大”。连文化的多元化都不能包容,何谈泱泱大国的“文化繁荣”。文革时期的“八亿人口八个样板戏,一张画“就是很好的例证。值得艺术史论家从深层次去剖析研究。切不可因避讳,使这段文化史成为空白。

    久病体弱,语无伦次,就此住笔。

    衷心期望艺术界有更多的新人新作涌现,有更健康的发展。


--徐立忠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