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韦恩·刘易斯暨弗雷德里克·J·布朗

  • 展览时间:2016/01/15 — 2016/03/13970
  • 展览空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查看更多详情

    呈现两位非裔美国抽象派画家的相关个展,二者均同北京这座城市源远流长。

    2016年1月15日至2016年3月13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呈现两位非裔美国艺术家彼得·韦恩·刘易斯(1953年生于牙买加)和弗雷德里克·J·布朗(1945-2012)的相关展览,二者极具表现力的绘画作品源于其各自的文化背景,以及对爵士乐与精神性的痴迷。两位艺术家与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关系亦反映在其作品中——1988年,布朗成为第一位在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的美国艺术家;在过去的10年中,刘易斯在北京北郊创作了大部分的作品。他们的绘画作品均具有独树一帜的抽象风格,通过笔触与色彩、节奏与韵律的碰撞进行对话。


彼得·韦恩·刘易斯:助推器

    2007年,彼得·韦恩·刘易斯开始在北京北郊的工作室“绿洲”中进行创作。此次展览聚焦于艺术家两套重要的组画,每一组包含15幅绘画作品——其中,刘易斯独特的抽象语言发生了出乎意料的转变,这一转变源于量子物理理论和塞隆尼斯·蒙克的音乐。“弦理论认为,所有的物质均作为振动的弦在不同的维度中运动着。这一理念将物理与我所热爱的音乐联系起来。弦的振动创造和声……宇宙是一首由色彩、光线与节拍所创作的交响曲。”刘易斯如是说。本次展览利用UCCA的甬道高墙、以网状的结构首次呈现作品《蒙克节奏组曲》(2013)与《佛祖演奏蒙克》(2012-2015),它们均创作于艺术家在中国工作、生活期间。此外,艺术家近期创作的《假真空》(2015)亦将展出——该系列包含6幅绘画作品,灵感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阿兰·古斯的思想。


弗雷德里克·J·布朗:记忆1988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复兴期间,弗雷德里克·J·布朗在位于纽约索霍区的阁楼中进行创作,并与爵士音乐家奥内特·科尔曼、塞隆尼斯·蒙克、安东尼·布拉克斯顿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威廉·德·库宁展开合作。本次展览呈现的绘画作品涉及肃穆的宗教主题(《复活节晚餐时间》《复活节早上》)与艺术家的童年记忆(《校操场》)。1988年,布朗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中国艺术家和学生就其生动的表现主义风格展开广泛的讨论。时隔近三十年,UCCA在同一座城市呈现布朗的作品,意图唤起这一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觉醒时期、却几乎为人遗忘的文化交流事件。


关于艺术家

    彼得·韦恩·刘易斯1953年生于牙买加,现任麻省艺术设计学院的绘画系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波士顿与新泽西的南桔县。2015年,刘易斯曾在北迈阿密当代艺术馆举办个展“北京助推器”。刘易斯近期的展览包括:“助推器绘画”(北迈阿密当代艺术馆,迈阿密,2015);“今日拉丁美洲艺术”(Promo–Arte,东京,2014);“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看见爵士”(史密森学会,华盛顿,1997)。

    弗雷德里克·J·布朗(1945-2012)的作品由世界范围内的公共、私人机构收藏,包括史密森国立美国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和新奥尔良艺术馆。布朗生于乔治亚州,在芝加哥求学,早年受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影响,并于1985年至1987年间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布朗以一系列描绘爵士、布鲁斯音乐家肖像的作品而闻名,在美国的绘画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