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延-李玉端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0/12/18 — 2011/01/15569
  • 展览空间:香地艺术中心
查看更多详情

  “回过头,那些易碎的情感已穿透玫瑰的花篮”。这是贵州籍诗人王强在题为《八月的流浪》诗中的一句词。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李玉端的作品,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强诗中的那个意向。也许同是因为贵州人的缘故,使我看到李玉端时很自然会跟王强他们联系在一起。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李玉端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陶瓷,给了我种种美丽而又易碎的联想。

  其实,使用陶瓷这个材料做作品,李玉端并不是首创。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艺术家徐一晖就发现了这个材料的独特质感,并亲赴景德镇烧制作品。后来又有了刘建华、阿仙、刘力国、黄岩等人陆续以陶瓷为媒介做了不少好东西。可以这么说,陶瓷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语言方式,现在已经被广为使用。所以,对于李玉端,我关心的并不是他使用了陶瓷,而是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来使用陶瓷,又是如何来使用陶瓷的。正是这一点,使李玉端与别的一些做陶瓷的艺术家有了区别。

  我曾看过李玉端的一些早期油画作品,在那些作品中充斥着很强烈的忧郁色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跟他当年生活在贵州感受那种阴郁的天气有关系?但我知道环境能够塑造人的气质,李玉端早期油画作品中的那种阴冷色调,一定关联着他曾经生活的那个地域的文化性格。前不久,我在贵州转了一遍,走访了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发现他们作品中那种幽暗潮湿的气息,都跟李玉端早期作品中的意向有些相像。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的表达必然会稍带出自己的风水。问题并不出在这里,而是出在李玉端后来离开了贵州,来到了北京这个五光四射的大都市。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意识的落差,我总感觉李玉端选择陶瓷这个材料做作品,跟他意识的落差或多或少有些关系。正如他喜欢塑造各种各样的睡眠姿态一样,这种企盼安然入睡的理想,其实正是许许多多异乡人的梦境,也是他们失落故乡后的一种焦虑。这就像圆明园时期的流浪歌手温泉在歌中唱的:“这个城市很大,却没有一张可以睡觉的床。”我想,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呐喊,不外乎是因为流浪的艰辛与疲惫,温泉有这样的体会,李玉端也有这样的体会。

  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入手,我找到了一把理解李玉端的艺术作品的钥匙,也使我真正发现了他与别的一些以陶瓷为媒介做作品的艺术家不同。如果说像徐一晖等那些艺术家起先使用陶瓷这个材料做作品,更多是从观念入手,即陶瓷象征了中国的某种文化形象;那么李玉端则是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开始进入,选择陶瓷为媒介更大程度上是源于自我生命的感受,即那种梦一般易碎的现实落差。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李玉端作品里的造型,花瓣中包裹的女人体也好,枕头上枕着的睡猪也罢,尽管甜美,甚至色情,但却无不透着不安的预兆。是的,梦都是虚空的,就像美丽向来短暂一样。但也正是因为好梦不长,好景不再,我们都无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间,所以才有了如此多的创造,有了如此多的语言发现。对于李玉端而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他表现了那些易碎的情感,而是他通过陶瓷这个材料塑造出的独特美感,给了我们这个灰暗的现实一种穿透花篮的梦想。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