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中外动漫艺术大展

  • 展览时间:2015/07/21 — 2015/09/04385
  • 展览空间:广东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2015年7月,“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中外动漫艺术大展”将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中国学派”的概念始创于文学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动画艺术,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动画片:1956年由华君武编剧、特伟导演的《骄傲的将军》,从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等方面借鉴中国的京剧艺术,成为“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1961年以齐白石绘画为蓝本的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和1963年由李可染中国画作品《牧童》衍生而来的《牧笛》为代表的水墨动画,树立了“中国学派”的写意标杆;1964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天宫》,时长114分钟,使中国动画由短片向叙事性长片过渡,成为中国动画的时代巅峰……这些作品不仅使中国动画跨越了学习美国、模仿苏联的初始阶段,构建了寻求自身发展的基本框架,还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动漫史中留下精彩的篇章,并在当时扮演着先驱的角色。事实上,“中国学派”动漫艺术的本质,即是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这种鲜明的民族化创作倾向不仅因题材、艺术手法对中国古典文学、戏剧、民间艺术的借鉴,在视觉语言上脱颖而出;更以“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和“文以载道”的美学精神贯穿始终,形成了其他民族动画不可比拟的艺术特质。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浸淫于民族文化元素和艺术性探索的中国动画,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发展中断后,紧接着又失去了计划经济的庇护,不可避免地在世界动漫体系中日渐式微。21世纪中国动画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强有力的原创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与市场形成一种完善的生存机制。纵观欧美、日本的动漫企业,普遍先以原创漫画在市场试水,尔后根据畅销漫画中的角色形象、故事情节、场景道具等内容,改编动画和影视剧,并应用到相关游戏、玩具等产品形态中,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因此,原创漫画才是动漫产业金字塔的根基。时至今日,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学派”能否在新的环境中重构自身,再度引导中国动画的崛起?亦或是为现今动漫的发展提供一种经典的借鉴?这种借鉴或许不仅仅是对“民族化”路线的再度引用,更是对立足于世界动漫格局的方法论的回顾、总结与创新。

    基于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冀望与思考,此次“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中外动漫艺术大展”,追踪溯源地以新中国以来的连环画为起点,展示了六百余件珍贵的动漫手稿、雕塑和百余部中外经典动画影片,以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动漫的学术背景为观照,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中国学派”的基本样貌。一方面,希望给予学术界和观众对动漫艺术的全新认识与深入理解,改变动漫艺术在美术界长期边缘化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亲民性,吸引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在健全学术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期待,此次展览的举办能够为中国动漫艺术、动漫产业的发展揭示新的可能。

广东美术馆

(展览负责人:赵婉君)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