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茀之诞辰115周年” 吴茀之艺术文献展

  • 展览时间:2015/01/20 — 2015/04/19538
  • 展览空间:浙江美术馆4层藏品专题陈列厅
查看更多详情

  2014年12月,浙江美术馆在美术馆4层开辟藏品专题陈列厅用于展示和推广馆藏精品并推出首个典藏展“葛克俭艺术展”,获得社会广泛好评,也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捐赠者的赞许。2015年新年伊始,浙江美术馆典藏系列展将继续在藏品专题陈列厅精彩上演。2015年正值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吴茀之诞辰115周年,浙江美术馆特别策划“纪念吴茀之诞辰115周年”吴茀之艺术文献展,奉献给杭城百姓和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展览展期三个月,将从即日起展至4月19日。

  吴茀之(1900—1977),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初名士绥,字茀之,以字行,后改名谿,号吴谿子。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于吴昌硕、王一亭大写意画派多有受益。1925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1928年出版《茀之画稿》,刘海粟题“超逸高妙”勉之。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1932年春,吴茀之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张振铎组织“白社”,继承革新精神,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与弘扬。历任上海美专教授,国立艺专教授、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

  吴茀之先生是现代中国画的大家。他擅长写意花鸟,间作山水、人物、走兽,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一生对中国画怀有深挚的感情,勤奋执着、卓然成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求中,始终追求中国书画所蕴涵的哲学维度和精神境界,崇尚品藻情趣、学养格调的文人画风格,从他身上,我们得以窥见20世纪文人绘画的清晰脉络。吴茀之的绘画,初学吴昌硕,后学“扬州八怪”,并上溯到石涛、八大、青藤、白阳诸家,悉心研究,力求变革。他受吴昌硕影响颇深,与潘天寿亦过从甚密,却能另辟蹊径,结合自身特点,意在古拙丰泽,终成笔墨健拔,气势磅礴,艳而不俗,多而不乱,清丽超脱的艺术风格。他的花鸟画创作题材极其广泛,尤其是常以农作物入画,正是深怀这份热爱自然、关照生命、赞美生活、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艺术理念,使其作品充满情感,雅俗共赏。吴茀之的作品以繁见长,繁中有简,繁而不乱,这得益于他高超的穿插技法,用笔劲挺雄健、气势贯通,用墨千变万化、浑然天成,雄浑沉厚的画风中融入灵动潇洒,奔放健劲中不失端庄秀雅,达到了笔歌墨舞、相映成辉的博大境界。

  吴茀之不仅是一位书画大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与黄宾虹、潘天寿、诸乐三等一同建立了现代美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书画人才,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提出中国画系按人物、山水、花鸟分科学习,普遍形成了全国美术院校中国画分系分科教育的局面。在教学中,强调中国画自身的造型基础,重视技法的学习和创新,特别是提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淀,加强诗书画印综合素养。吴茀之接受过西画教育,对中国画教学加以改进,加强了临摹和写生训练,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和探索中,“浙派”人物、山水、花鸟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才得以开创了如今的繁荣局面。

  2011年12月,吴茀之先生家属徐菊芸女士、吴杭先生向浙江美术馆捐赠吴茀之书画作品60件和旧藏名家作品41件以及吴茀之大量画稿、诗文稿等珍贵艺术文献,是浙江美术馆重要的藏品资源。为宣传弘扬吴茀之艺术成就,答谢捐赠,浙江美术馆曾于2013年8月举办吴茀之作品展,出版《吴茀之作品集》,在业内和全社会产生极大反响。

  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本次“吴茀之艺术文献展”中,浙江美术馆从大量的捐赠藏品中遴选吴茀之先生的作品、文献展出,其中包括吴茀之先生所藏师友吴昌硕、弘一、王一亭、经亨颐、刘海粟、诸闻韵、诸乐三、许醉侯等名家作品,这些作品或赠吴茀之,或合作。同时展出吴先生的画稿、诗文稿及有关吴先生的资料文献等,其中许多珍贵文献都是首次面世,弥足珍贵,如吴茀之对其《篱菊图》被批“黑画”的辩诉说明,还有致潘天寿的信札及画学著述的文稿等,对研究吴茀之先生的生平和艺术都有一定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开辟藏品专题陈列厅,是浙江美术馆利用馆藏资源,落实文化惠民,向公众推出藏品建设专题项目的新举措。旨在通过策划美术名家和流派的专题藏品展览,宣传艺术家的成就,梳理挖掘浙江美术渊源,弘扬藏品捐赠的无私奉献精神。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