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之梅”徐仲偶‘只言梅语’艺术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0/06/24 — 2020/07/26527
  • 展览空间:天一阁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梅映顽石 云衬海


——致徐仲偶《只言梅语》艺术作品展


年初接到徐老师的电话,跟我说新冠病毒的疫情很严重,和家人要注意安全,他也暂时不去宁波了,要住到昌平的小院儿去画画。互道保重之后有差不多三个月才又通了-次电话。徐老师说疫情期间他画了很多的画,让我有时间过去看看。


昌平离我家很近,驱车20分钟就到了,小院儿很安静,地面有落叶有积水。半年未见,徐老师仍昌平离我家很近,驱车20分钟就到了,小院儿很安静,地面有落叶有积水。半年未见,徐老师仍带着那股精神气,“把口罩摘了,透透气!”


画案.上整齐摆放着厚厚一叠画,幅幅是梅:老树婆娑多情,幼枝窈窕有致。“梅,独步早春,命格顽强。这次疫情严重,希望我们国家,人类能够平安度过这场浩劫。我虽刻木刻四十多年,毛笔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熟悉的,不过构图、浓淡,我仍然以木刻入笔这些水墨梅花罢了。”


看徐老师这三个月画的一百多幅梅花作品,怎么看都觉得与我印象中的“国画”不同:放眼整幅画作,你能看清梅花的各部分-一枝干、叶子和花瓣,以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方式错综穿插; 但当我专注于去看梅枝时,却发现枝干竟如山石:徐老师拆解了传统绘画中的用笔和皴法,甚至于解构了梅花枝叶的生长方式,按照内心的需要在宣纸上重构了一套梅花的生命逻辑。


谈到“中国画”,不得不说水墨画把写实(现实)视为研究的方向,是导致20世纪中国绘画迷失的重要原因。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体系,对艺术的理解是在推崇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建构的。而要完成对艺术作为工具向艺术本体语言学的转向,则必须先把20世纪中国绘画研究的泥潭清理一下。传统的中国绘画的本质就是主体用符号表达世界,而这个主体是人,画家主观地面对现实的客观存在,并主动地改造和不断完善这个客观存在,在艺术的世界里构建作为主体对世界的看法。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写意”,很多人将写意理解为跟工笔相对立,认为写意就是放松任意随性的涂抹,甚至于把抽象的形态也说成是写意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谬误!“写意”是主体与世界的位置关系的问题,也是营建艺术世界的逻辑基础的问题,与是不是工整地用笔,也就是与如.何画没有任何关系。把写实视为艺术逻辑的基础,造成了对中国绘画的误解,这导致画家们以错误的前提推导出的艺术逻辑和经验在当代的失效,当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阐明了它的结构后,就可以从20世纪“中国画”迷失的丛林中走出来。


徐老师从事了四十多年的木刻版画创作。由于版画具有印刷转换的间接性,以刀代笔的动作记忆已经成为了徐老师艺术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徐老师的笔墨有章法却不墨守成规,画梅不似梅,以画石之笔画木,以画木之墨入色,以宇宙繁星布局点点梅花。他是将梅花作为自己的语言媒介,用真正中国的写意精神,向生命致敬,向命运发起挑战!


当我告别徐老师的时候,天色已暗,院子里的落叶不知何时被风吹到了靠墙的角落里。四下仍然安静。而就在这院墙内,感觉一切又都在悄悄变化着,如徐老师的梅花,恬然自治,徐徐绽放。


穆之飞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委会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电影视觉特效专业导师


庚子年农历四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