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李纲水墨小品展

  • 展览时间:2018/08/12 — 2018/08/22946
  • 展览空间:梵新艺术
查看更多详情

他的山林、云泉、云起云落、水流花开。


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生命的一部分。游山玩水,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士人们生命形态的一种展现,更是他们生命力的一种表现。


在古代,城市的发展远没有今天的发达,绝大多数的人生活在乡村,乡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处于山水、树林和田野之间。古代的交通也远远落后于今天,当时陆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马车,水上的交通工具是船,其速度,与今天的飞机、火车、轮船不可同日而语。而当时的人也不是个个都坐得起马车,他们如果要远行,如果要从乡村到城市,绝大多数要徒步远行。古代的读书人进京赶考,往往要提前几年上路,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们必须要吃些苦。而他们一路跋涉的过程中,必定是穿行在山水和大自然之间的。山水和大自然的景物一路上像最忠实的伙伴一样与他同行,不仅给他提供休憩的场所,也以奇异的美慰藉着他的心灵。由于古人长时间地与自然山水相对,他们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亲密的感情联系。山水对于古人而言,不啻于他们血脉相连的亲人、心心相印的爱人、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山水,是中国古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甚至,就是他们生命。所以,很多读书人成为朝廷高官之后,也念念不忘山水,他们身在庙堂,心系山林,并常作林泉追慕之想。


士人对山水的热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文学、绘画等艺术的创作。如魏晋士人对山水之美的沉醉就孕育了其后山水诗的兴盛。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人的创作与他们纵情山水密切相关,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得益于他的隐居生活。就连王羲之偶得的佳作《兰亭集序》也要归功于山水风景的长期浸润和陶冶。


山水,不仅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同样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创作。在中国画中,山水画独树一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这同样跟文人画家对山水的热爱分不开。自唐以来,中国山水画家绝大多数是山水间的隐者,如荆浩,唐末天下大乱之际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范宽也“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元四家都是隐者,其中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又居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袭浪,风雨骤至,虽水怪悲诧,亦不顾。”有时又“尝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下,率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振山谷,人望之以为神仙云。完全为山水魂牵梦萦,这种痴迷是他们能够创作传诸后世的作品、艺术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原因。


山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丰富了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它是中国文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它甚至就是古代文人艺术家的生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