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 葛震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2/09/22 — 2012/09/28387
  • 展览空间:今日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我们从图像学的角度可以发现,葛震的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虚拟的场景(包括人、景、物),进而又创造性地虚拟了一些叙事性的不完整情节(抑或称它为故事残片),如:大鸟被禁锢在笼子里,少年天使折翅在荒原,鸟、人共舞天地间,折翅的天使或在遍布芦苇的泥塘里歌唱,或在笼子边做着白日梦,等等。这种虚拟又决非凭空捏造,常常是与人类记忆中的“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折翅天使”的“原型”就有三个来源:一为基督教或天主教;另一个就是汉代画像石上的羽人;还有一个是佛教壁画中的伎乐天使。虚拟虽然并非实有或实在,因而在葛震画笔下的所有的人、景、物也都不具备“考古学”的所谓价值,但它们却具有了无可怀疑一种诗性的真实。我相信,这是更深层次的一种真实。也正是这种真实性,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并构成了葛震作品中坚实的意义内核。

    翼人是鸟,也是人;翼人是任何人,也是自己;翼人是原始人,也是现代人。翼人是男,也是女。翼人的身份是“无可无不可”。但是,翼人有一点是从来不改变的,那就是不断反思。因此,他必定孤独,必定离群索居,必定伤痕累累,必定与荒率为伍。在今天的世界中,这是何等的真实!它一点也不荒诞,一点儿也不超现实。葛震的所有荒诞都在述说着一个真理,那就是自由只存在于你的内心里。自由只能从自己之中来。我在葛震的枯树、鸟笼和翼人里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当代文人的内心拷问,而不是古代文人的那种自我情趣的表现,更不是通过景物写照表达一种向外(得到他人怜悯)的祈求,就像夕阳西下中的断肠人那样。

    葛震的作品以理想与现实相冲突所产生的无奈和感伤为主题,在痛苦与欣快,失望与希望之间寻找平衡。笼中之鸟对现世心怀忧愁与困惑,但矢志不改;即使殒落或消亡,但对永恒的风骨依然向往和推崇。在这种复杂关系中,一种不很刚强但却柔韧的生命意志散发出特有的诗意和美感。面对自由与束缚、梦想与现实、存在与消逝、生命与死亡等各种冲突,他的作品在伤感基调之下散发出一种平淡、澄澈的心性,这与中国传统书法和文人画一脉相承。所以,虽然以油画为表现手段,但葛震的作品与中国古老的哲学在根性上紧密相连:以偏于恍惚、直觉的体悟方式,感触可知世界并敬畏不可知世界,由此而生积极的顺其自然和豁达的听天由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