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生灵

  • 展览时间:2016/10/04 — 2016/11/131677
  • 展览空间:山朗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我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创作, 因为作品呈现的面貌很难概括,往往充斥着复杂、矛盾、混乱、疯狂的情绪和幽默、讽刺、荒诞、变态的气息。这样的作品呈现的结构让人解读起来会有很多种可能性, 而且每一种都能成立。在我的作品里,科幻、宗教、历史、神话这些题材只不过是用来作为怀疑的形式而存在,背后是对这个世界的质疑和反思,对自己所感知的一切带来的恐惧和虚无感。这样的作品因为打破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精神而显得另类。"


魏久捷 :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毕业,现生活工作于重庆和北京。曾做个展:“四个四重奏”(2015年北京)、“深沉的波普”(2013年成都) 等。


“作品中描绘一种苍白、沉重、压抑而残败景色。表达那种遥远孤独又近在咫尺的忧伤。想说的是:行路中,沧桑看尽,慢慢的会对生活不持立场。或对或错,或爱或恨,或善或恶,已是无足轻重。活着的或许只是躯壳。大多人没能到达,灵魂却丢在了半路上。  ”


周金船: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工作生活于武汉。曾参与群展:  “ 窒息!不至于霾!”(2016年北京)等。


“我理想的绘画是能够安顿身心的栖息之所;作画发乎本心,不矫饰造作,不卑躬屈膝。“气以直养而无伤”,艺术和生命不相违,互为濡养。如酿一坛好酒,料好,水好,温度正好,保持静态不被扰动,时间越久酒香愈醇。”


郭伟璇: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和北京。曾做个展:  “ 归林暮影 ”(2015年杭州山朗艺术空间)、“ 故山归梦 ”(2013年北京)等。



“动物代替我述说自己的感情故事。我希望以一种虚构的画面来指向人的内心和社会现实,通过强烈的色彩和周围环境的对比,去赋予色彩新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


马常清: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油画专业毕业。曾参与群展:“风景 云南”(2013年昆明)等。


“對筆者而言,「程式新韻」在水墨藝術的表現上,是不重客觀的描寫,而重主觀的抒情,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形象的創造既要傳神,更要抒情達意,故在創作表現上需要大膽取捨,進行恰到好處的形式改造。緣於以上觀點,筆者的作品可分成兩大形式:

渴筆皴擦:藉此筆法,不僅再現自然,更期在自身的山水圖式中賦予自然山川一個新的生命,在自身的繪畫語言中表達出心靈感受的一個特殊意境—「蒼茫深密」,淡而彌厚,重則益清。水墨渲淡:以水墨為主,偶以色來輔墨,色彩乃補筆者墨法之不足,藉以豐富畫面,但期達到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效果,以臻水墨「純樸淡雅」之高境。”


蘇崇銘:

台湾藝術家。曾做個展 : “溪山清遠” (2016年東京)、“拾古佈畫 約茶不夜”(2014年台北)、 “ 自然感通 破『境』重圓 ”(2007年高雄)等。



“这就是绝版木刻为我们带来的魔幻现实主义!郑建辉用了这一“自毁”的绘画形式,将观者载入了一种魔幻的戏剧场景,就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文学作品中将神话、传说、宗教等神秘元素融入其中,借虚幻的手法以表达现实隐喻。画家天马行空般的挪移来了东西方经典绘画元素,甚至不知所云的怪诞元素,是偶合还是机巧,它们有了逻辑与故事,在剥离这些表象的图示后可以清晰看到画家对于人文和现实的关注,这些表象下有诸般现实语境的诉说,说的通却又道不明,玄虚且巧妙、幽默且认真,或恍然大悟或哑然失笑!”


郑建辉: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现生活工作于杭州。曾做个展:“ 大时代@ ”(2016年杭州山朗艺术空间)、“瓷·境”(2012年北京)等。


" 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幽远清旷,其中诸多元素取自中国传统书画,比如梅、石、竹,并且整个画面色调统一,似有宋元古画中所追求的沉静气氛。但是画面的中心又似乎落在了一具具活体动物的骨架上, 现代感的表达语言一下子划破深静的气氛,让观者自然滑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里,产生许多遐想与思考。


中国传统绘画之初亦是描绘自然之真实,在五代和宋代大师的手中,一变而为体现宇宙宏观的主题。山、石、花、树;鸟、虫、松、竹;江湖、瀑布、人物,各种自然之物作为绘画元素被摆布于正统的秩序中,营造一种意境,传递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思想。这些绘画元素具有自然真实的魅力,它和理想之真实形成冲突的关系。理想之真实是人在复杂社会关系中推演出的人为的秩序,而自然之真实是天经地义般的正心诚意之现实。 这种冲突的根源其实是自我之真实与反自我之真实的冲突,即可继承之传统与革新之现代的冲突。"


李倩: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参与群展: “亚洲艺术双年展” (2014年孟加拉国)等。


"如若把自己比作风筝,绘画这件事,就是我生命的轴,风筝无论如何飘游,始终有个牵引把它拴住,直至回到原点.....艺术创作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心灵的自由,心灵源于对自然的领悟 ——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回归自然的探索中,我在路上...... "


荭树:

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现居杭州。曾做个展: “ 花间集 ”(2015年杭州山朗艺术空间)等。


"鱼是我喜欢表现的一个题材,鱼处在一个类似无重力的世界,和鸟一样,都是在飞翔,而鱼会飞的慢些,悠哉些,而我的鱼就是一种定格的梦,这个梦一直前行。"


李旦晶 :

职业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杭州。曾做个展:“移山”(2016年上海)、“鱼非鱼”(2016年杭州)、“年年有”(2015年杭州山朗艺术空间)、“映像江南”(2014年义乌)等。


“我在画面中建立一个理想环境,呈现自己心里的某种情愫,这是比较个人的表达,我的主题主要是表现自然、动物、人物等。我住在山脚下,每天开门见山,总能给我一种超然的想象,想象那不远处的山林中会有着美好又别样的景象,是一片净地,只可远观,所以我只是一个观者,画面上定格下我的想象和向往。而数码科技让我更容易地表达出我的想法,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更新着画面。”


张艳: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 现生活工作于杭州。曾参与群展:西湖艺术博览会(2008年杭州)等。


“我的作品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从《采物集》到《姥姥的小日子》再到《飞行员Tony》......作品的变化源自于生活,它随着生活的不断向前而平行产生的。探讨生活的本质一直是我作品中的大方向,从他人到亲人再到自身,我以他山之石想给自己找一个生活的答案,答案没有结果却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我将处于我的年龄当中遇到的困惑如实的记录下来做我力所能及的探讨,算是对自己心安理得的交代。


关于《飞行员Tony》选择白熊这一个形象,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善意的自己,支撑着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忍受灾难带来的痛苦。我会希望那个心中的自己有着清澈的眼睛与纯净的外在,没有刻意地寻求就决定以北极熊的形象为主进行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会更加地将自己打开,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


胡扬: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做个展:“ 私生活 ”(2014年台北)等。


“可能是以前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做过五年设计师,对吉祥美好的图案有天然亲近感,所以我不愿意把生活中一些负能量的情绪宣泄到画面上,过滤掉消极的东西,留给观者那些温暖的、鼓舞人心的画面。希望能为观者带来愉悦美好的心情。我非常明确自己的作品是要画给我的同代人,我希望他们站在现在这个人生真正开始独立、奋斗、成熟的交叉点上,承上启下,通过我的作品既能回头看到过去,又能展望到未来的一些希望和光亮。


这些作品是用一个80后眼光,去捕捉和聚焦成长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用自己喜爱的熊猫和熟悉布偶,通过拟人化的处理来定格孩子成长中那些最温暖的瞬间。去探寻人们内心深处最纯净,最柔软的地方,希望用爱与感恩,来唤醒人们心中那颗纯真的童心。人生是一场未知,但三样东西不能放弃:童真 · 理想 · 希望 ”


许京甫: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做个展:“ 纯真-- 向成长致敬 ”(2016年北京) 等。


“理性上来说,企鹅所代表的——它指——是个无国界,无本意欲指的载体,如它出产于南极自成一体;是鸟却不飞;入水却非鱼,难以被归类便无法被它指,这种天然的国际性的载体是他能特殊性的根源,而且正是由于这根源所以才可以被我任意它指。 我喜欢这种状态,无论人生还是创作,能在庞大的被定性的体系里保留一个不确定的“指向”是未来无限希望的好源泉。”


刘清路: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曾做个展:“ 海洋与沙漠之间 ”(2016年迪拜) 等。


“刘爽的油画带有明显的东方审美情趣和意味。作品在绘画上用西方油画与传统水墨的形式相结合,主动的创想新颖成趣,浑然而成一种新的图像,图像阐释的本身包含多义性,含的不只是东西方文化的交织,亦不作古今。画中以动物为主体意象代表作者本人,显出对故乡的忧思,又有解不开的理性、深沉。刘爽的画是基于大环境下的言语的表白,对观者,对自己。似乎是一个模糊的、半信半疑的梦,静默无声,却暗藏对现代城市快速节奏的不适与孤独。”


刘爽:

石家庄学院油画专业毕业,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参与群展:第四届 “ Affordable Art Fair ” (2016年香港)等。


“生活中的小情趣,失眠时的小思绪,谈笑间的小调侃,是我的绘画的主要内容。我试图去摆脱一切关于 “大” 的描绘,那些关于 “宏伟、庄严、苦难、赞美,讴歌、怒骂,指责等 ” 的内容都不在我表达的范围之内。这也与我找寻到了真正的“自我”有关,我本不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深刻的问题需要讨论。画如其人,简单,有趣,也就够了。”


胡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现创作生活于北京。曾参与群展: “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2016年北京)等。


“我在基于东方审美意趣的基础上,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合东西方诸多绘画因素,并尝试突破大众认识层面上的中西绘画界限,努力营造空灵悠远的画面意境,使作品充满浓郁而富气韵的人文情怀,我想,这或许会使我的风格成为当下异彩纷呈艺术世界中的一股涓涓细流,给人与众不同的体味吧。喧嚣世界,静美如斯,心之所向,理当如是。“


赵德洸 :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济南、北京。曾参与群展: “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2015年北京)等。


“将动物引入绘画中,其实是人类现实世界的情趣感。每一朵飘零的花瓣,每一枚闪亮的眼神,都是人间的情味。情趣感是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审美。人类日常生活的风俗性,是最直接最易被观众感悟的情趣感。给予我们一种现世的安慰,一种视觉体验的温暖感。动物世界的描绘,其实是是对世俗社会的观照,是属于人类的生活面貌和生活状态的最本质的美感。”


李同法: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曾参与群展: “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2016年北京)等。


“小米点” 是我艺术创作的主要形式,它源自于我对生命幼体的抽象化表现。我热衷于用这样一种“符号”来打开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小米点”是闪烁的,活泼的,充满运动的,但同时也是不安的。80后的我们,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但缺乏安全感,不甘寂寞的心态,使得我们常常以群居,抱团的方式生活着。量化了的“小米点”具有很强的张力和破坏性,它们以平面化的每个个体身份腐蚀着身后更大的支撑体。这样,整个画面空间的延展性变得更广了。“小米点”是我生命的本源,它微弱,它无能为力,但它不断地繁衍着,不断地变化着,直到冲破最后的屏障,飞向自由的天空。”


刘志威:

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创作班毕业,湖湘岩彩画研究所负责人。曾做个展:“ 米点小屋 ” (2015年香港)等。


“姚映华的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孤独感,画面中心的人物或动物总是独处在一个灰暗压抑的空间里,这也体现出80、90后的某一种生存状态。在虚拟与现实环境中,虽然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如此方便快捷的大环境下,但是人们总是喜欢“宅”在家里,用虚拟的社交方式和外界产生联系,这样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这些作品是姚映华内心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90后的某种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姚映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 现工作生活于深圳。曾做个展:“ 生命本体的风景 ”(2013年山东)等。


“花鸟系列作品还是有明显的图式感。各种类型的鸟大都以超出现实存在的方式停留在同一枝干,产生出了新的隐喻和趣味。这个题材的创作一直坚持了3年多,能够保持这样一个创作状态更像是自己对传统文人画不可割舍的一份迷恋。而把传统书画中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自己随性的表达衔接起来是我最近比较死磕的问题,死磕过程中自己的各种情绪到最后又从画面里面呈现出来,作品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一个对自己情感很好的记录作用。”


李永祥: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曾做个展:“ 异景异境 °(2014年北京)等。


“弱小的、易受伤的生命物体是赵杨画面里时常出现的东西,它们渴望被保护,也不希望被打扰。修正带作为一种绘画的材料介入到画面中,破坏了原有的整体性,但它象征着一种保护,一种修复和治疗手段。同时它的出现也产生了观者和弱小生命体的距离,这种距离正是它们想要的。赵杨还没有想好,是否在光鲜处找到自己“意欲”的存在,“本我”在安静的植物的根部,孤独地蛰伏,偶尔在认识力的冠茎中才能感知他“自我”的蓦现。在他的画里,我感受到了笼罩在图像周围淡淡的超现实感,一种微弱的呐喊,一种纠结着的渴望。”


赵杨 :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系毕业,现工作生活于杭州。曾做个展:“ 厘正的况味 ”(2016年杭州) 等。


“这件作品是我对于小尺幅作品的尝试与实验,在画面中我采用了经典符号小黄鸭作为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形象可爱有趣,另外一方面这能够与我的儿童主题契合。画面中小男孩坐在小黄鸭的背上,双手抱着小黄鸭,既紧张又刺激。这与我儿童时期一段经历有关,十岁左右的时候,我的父母每天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每次端坐在街边门口的我只能与小鸡小鸭做伴,因为太熟悉,他们对我没有了畏惧,我可以轻松的把它们抱在怀中,它们给我温暖与陪伴,也成为我童年中的重要回忆,所以以此作品纪念。”


张庆祝: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绍兴。曾做个展:“花样童年”“童年与梦想”(2015年、2016年杭州山朗艺术空间)、“十年”(2016年绍兴)等。


“ 《瑜伽》是以巴哥犬为原型进行的创作。巴哥犬体型相较于其他犬种来说比较肥,因此容易存在呼吸道和心脏方面的问题,所以太肥胖的狗狗和人一样需要减肥。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逐步递增,瑜伽成为现代倍受亲赖的减肥方式,如果狗狗减肥也可以做瑜伽会是什么样的?出于这个想法开始了这个系列的创作。健康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希望创作题材能够轻松愉快地表达这一观念。生活是乐观的,希望作品带给人的感觉也是诙谐幽默的。”


葛利婷: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雕塑毕业。曾参与群展:“向艺术大师致敬”全国巡展 (2016年广州)等。


“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与禄字谐音,象征吉祥长寿和升官之意,传说千年为苍鹿,二千年为玄鹿。故鹿乃长寿之仙兽。鹿的造型都源于我本人对作品形象的艺术与观点,带着一种仪式感。”


曾令杰: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雕塑)毕业,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最新展讯